-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黏液腺癌组(n=14)、低分化管状腺癌组(n=11)、中高分化管状腺癌组(n=65),比较三组图像特征、CT值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2.22%(83/90),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2.11%(70/76)。中高分化管状腺癌组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率30.77%、血管增粗率33.85%、不均匀强化率38.46%,均低于低分化管状腺癌组的63.64%、72.73%、72.73%与黏液腺癌组的64.29%、64.29%、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管状腺癌组平扫CT值(42.82±3.31)HU、增强扫描CT值(85.44±7.20)HU,均较其他两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以此为依据辅助鉴别诊断。
- 朱玲玲邓成清张萍
- 关键词: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黏液腺癌影像学特征
- 早期中心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早期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接受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比较多排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支气管壁异常、支气管腔异常以及肺气肿合并肺炎的检出情况).结果CT影像显示36例患者支气管腔内均可见肿瘤且支气管壁显著增厚,4例(11.11%)患者支气管远端可见黏液栓塞,病灶周围存在明显肿大的肺门淋巴结以及淋巴结肿大现象;14例(38.89%)患者可见明显的支气管腔狭窄以及阻塞等表现.多排螺旋CT对支气管壁异常、支气管腔异常以及肺气肿合并肺炎的检出率分别为77.78%、91.67%、47.22%,均略低于手术病理的83.33%、88.89%、52.7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具有无创、检测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患者耐受度以及接受度均较高,在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检出肺炎合并肺气肿、支气管腔异常以及支气管壁异常,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采取病情控制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 张萍邓成清唐瑞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 肺磨玻璃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磨玻璃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80例(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52例),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常规CT与增强CT扫描,同时进行病理确诊判定。结果:良性病变CT表现为肺密度轻度增高,边缘基本清晰,存在小毛刺与分叶现象,没有遮盖肺血管和支气管的肺部阴影;恶性病变CT表现为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可见透光度减低,病变相应部位出现高代谢区域,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差别显著。80例患者经过CT和增强CT诊断为恶性病变26例,良性病变54例,为此肺磨玻璃样病变的CT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2.9%。结论:肺磨玻璃样病变的CT诊断的征象清晰,对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邓成清张萍唐爱群
- 关键词:CT诊断良恶性鉴别分叶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评价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其参数指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的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需求选取医院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的93例DLBCL患者,按淋巴瘤AnnArbor临床分期标准,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为7例、18例、37例和31例,其中有B症状72例,有淋巴结外受累56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并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化疗,分析SUVmax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无疾病生存期(DF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DSS),采用Logrank法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两组3年OS、DFS和DSS分别为77.4%、67.0%和73.1%;肿瘤中位SUVmax值为17.4。以OS为主要观察重点,当SUVmax为14.0时两组OS差异最为明显(x2=0.27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Ⅰ~Ⅱ占86.9%,Ⅲ~Ⅳ占66.3%;有淋巴结外受累患者占69.1%,无淋巴结外受累患者占84.7%;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占87.7%,≥3分占62.1%;SUVmax≤14.0占85.2%,>14.0占68.8%和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占61.1%,正常占88.2%。以上各项均与OS相关;SUVmax和IPI均为影响OS、DFS和D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身18F-FDGPET/CT的SUVmax参数指标可能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及OS、DFS和DSS的有效预后因素。
- 张萍邓成清陈昌洋胡起立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
- 选择性动脉灌注或加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附50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灌注或加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本文报道搜集2005~2009年资料完整的5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都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临床分期:II期15例,III期21例,Ⅳ期14例。经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共计56次,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56疗程。结果近期有效率为98%。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或加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的近期疗效确切,是中晚期肺癌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 邓成清顾祥彬张萍陈昌军
- 关键词:肺癌动脉灌注栓塞放疗
- 双源CT检测的碘基值与肺癌疾病病理分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测的碘基值与肺癌疾病病理分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20例肺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鳞癌组(32例)、腺癌组(45例)和小细胞肺癌组(43例)。分析3组患者双源CT的钙含量、有效原子系数、标准化碘基值(NIC)、肿块强化程度(Δ肿块)以及能谱曲线斜率(k)值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NIC,分析疗效与NIC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双源CT的钙含量、有效原子系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41,F=20.785;P<0.05),钙含量、有效原子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腺癌组、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3组患者NIC、Δct和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5,F=11.265,F=12.339;P<0.05),3组患者的NIC、Δct和k值从小到大依次为腺癌组、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疗效分析中有效患者79例,无效患者41例,有效患者的NIC显著低于无效患者,患者的NIC与疗效、病理分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43,r=0.467;P<0.05)。结论:双源CT检测的碘基值与肺癌疾病病理分型及临床疗效呈现负相关,可作为临床效果评价以及病理分期的重要依据。
- 胡起立宋黎涛张萍
- 关键词:肺癌
- 低剂量胸部CT在儿童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图像特征与预后水平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究低剂量胸部CT在儿童重症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图像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重症肺部感染儿童80例纳入观察组,轻症肺部感染儿童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辐射方法检查的80例肺部感染儿童纳入常规组。两组患儿均接受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分析辐射剂量(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患儿作为常规组进行对比)、CT图像特征,评估诊断效能。将重症肺部感染患儿按预后分为转归组和不良组,对比CT征象,分析图像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LP、CTDIvol、SSDE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相关CT影像特征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组患儿的相关CT影像特征人数明显高于转归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胸部CT特征斑片影像改变、碎石征、肺部实变及磨玻璃影与儿童重症肺部感染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CT在儿童重症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特征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斑片影像、碎石征、肺部实变及磨玻璃影等CT特征可作为评估儿童重症肺部感染预后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改善患儿预后。
- 邓成清孙安林唐宇轩张萍唐爱群
- 关键词:低剂量胸部CT重症肺部感染图像特征
- 骨转移瘤放射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比较骨转移瘤的放射和CT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4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hilip64排螺旋CT诊断组)92例和对照组(GE飞天6000DRX线诊断组)92例,比较2组患者的原发肿瘤部位、骨转移瘤的转移类型以及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100%,对照组检出率为45.65%;发生骨转移的原发肿瘤中肺癌最多,其次是乳腺癌、鼻咽癌等,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转移瘤患者采用放射和CT的方法均适用于临床诊断,CT的检测精确度更高,但针对骨组织病变的患者的x线的诊断是必要的。
- 张萍邓成清陈昌洋
- 关键词:骨转移瘤CT诊断
- 人工智能软件在儿童发育相关疾病骨龄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人工智能软件在儿童发育相关疾病骨龄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发育相关疾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都给予左手数字化X线检查,采用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影像分析软件对数字化X线摄片进行骨龄评估,同时也由影像科住院医师与影像科主任医师进行阅片,以影像科主任医师的判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定评估价值。结果人工智能阅片时间显著少于住院医师阅片与金标准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阅片与金标准阅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阅片误差与金标准阅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阅片误差与金标准阅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阅片、人工智能阅片、金标准阅片准确率分别为88.10%、97.62%、98.81%,人工智能阅片、金标准阅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住院医师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阅片、金标准阅片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软件在儿童发育相关疾病骨龄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能缩短阅片时间,提高对于骨龄判定的准确性,缩小阅片的误差。
- 邓成清孙安林唐宇轩张萍唐爱群
- 关键词:骨龄
- 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方法:搜集2006-2010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肠套叠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B超诊断为肠套叠,均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整复,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结果:150例患儿中38例需手法辅助复位,148例整复成功,其中2例48 h内复套,行第二次整复成功后未再复套;2例失败。结论: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利于灌肠压力控制,可缩短整复曝光时间,减少患儿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线损伤,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 邓成清唐爱群张萍朱海洋
-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全麻灌肠整复仪手法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