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敏 作品数:27 被引量:8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通辽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暴雪对通辽‘塞外红’苹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2020年11月18日,通辽市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袭击,有7个国家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平均降水量27.9 mm,最大降水量在开鲁县保安农场(69.0 mm);科尔沁区和奈曼旗积雪深度最大(28 cm)。‘塞外红’苹果作为通辽市新发展的经济林树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1~3],2021年春季以来,冻害对树体造成的影响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为确切地掌握‘塞外红’苹果的受灾情况,努力把损失降至最低,也为科学应对冻害提供可靠依据,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了冻害调查研究。 韩永增 高亚敏 宝虎 华佳文 赵宇飞 王宝侠关键词:经济林树种 冻害调查 受灾情况 最大降水量 积雪深度 特大暴雪 气候因素对科尔沁草地北部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利用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牧草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因素对科尔沁草地北部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来研究区气温升高0.35℃·10a-1,降水量减少22.73mm·10a-1,草地干旱化加剧.优... 高亚敏关键词:牧草 生长发育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对通辽草甸草原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8年 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6年主要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6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35℃·10 a-1(P<0.01),年均降水量减少22.73 mm·10 a-1,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草本植物返青期呈一致性延迟趋势,平均每10年延迟1.16~7.60 d。羊草、车前返青推迟主要受2-3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冰草、委陵菜返青推迟主要受2-4月、3-4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3)草本植物黄枯期变化趋势不同,羊草、冰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累计降水量影响,委陵菜黄枯期提前主要受夏季、初秋的累计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影响,车前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平均气温影响。4)草本植物生长季长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候变暖后,研究区夏季、生长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羊草、冰草、委陵菜生长季缩短;而车前对气温反应比较敏感,气温升高有利于车前生长季延长。 高亚敏关键词:气候变化 草本植物 返青期 生长季 气候因素对科尔沁草地北部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牧草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因素对科尔沁草地北部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7 a来研究区气温平均升高0. 16℃·(10a)^(-1),降水量平均减少23. 96 mm·(10a)^(-1),牧草生长季干燥指数平均上升0. 15·(10a)^(-1),草地干旱化加剧。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返青期延迟,开花期提前,生长季长度缩短;降水量是影响3种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三者返青期呈负相关,与其枯黄期呈正相关。草层高度和牧草产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 <0. 01),年均分别下降0. 88 cm和减产121. 43 kg·hm^(-2)。草层高度、牧草产量与气温主要呈负相关,与降水量主要呈正相关,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水分成为研究区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积分回归模型分析,在牧草返青—展叶期,5月中旬降水量、日照对牧草气象产量影响的正效应达到最大;牧草拔节—开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牧草对水分、光照需求的主要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牧草对热量需求的主要阶段;牧草灌浆—成熟期,8月气温对牧草气象产量的影响呈负效应,气温的负效应在8月中旬达到最大。 高亚敏关键词:气候因素 牧草生长 物候期 牧草产量 科尔沁草地 科尔沁草地NPP时空变化特征其对气候的响应研究 基于2000~2021年MODIS-NPP、气象站点及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对年际变化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相关分析法对科尔沁草地NPP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科... 于静 高亚敏 贾宁 刘梦迪 陶晨 王一冰关键词:NPP 气候响应 科尔沁草地 1988~2017年30年间科尔沁草原冰草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气象数据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生长观测资料,分析科尔沁草原优良牧草冰草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a来,研究区平均气温升高,降水波动明显,降水年代际距平表现为正-负-正的变化。冰草返青期每年推迟0.67d,生长季每年缩短0.53d,最大生长高度呈降低趋势,但产量呈略增加趋势,产量与降水量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降水量是影响冰草物候期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冰草返青期和开花期与前期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关键影响因子分别是2~4月累积降水量和3~5月累积降水量;黄枯期与前期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关键影响因子是8月降水量。气温对冰草产量的累积主要为负效应;降水量对冰草产量的累积有正效应,关键影响因子是4~7月降水量。综上,冰草在科尔沁草原呈现出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增益响应,可作为科尔沁草原北部适宜乡土草种,用于该区域草原建设与畜牧业生产。 高亚敏 萨日娜 于静 孙琳丽 韩永增关键词:冰草 生长发育 气候因素 科尔沁草原 WOFOST模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的适用性评价 2025年 为评价世界粮食研究(World Food Studies,WOFOST)模型对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的适用性,实现当地向日葵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使用初始变量扰动法对WOFOST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合河套灌区巴彦淖尔农业气象试验站2012年向日葵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对WOFOST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并进一步结合同年向日葵水分控制试验观测资料、2005—2009年向日葵品比试验数据和2005—2023年向日葵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验证,获得向日葵模型参数,包括各发育阶段比叶面积、最大CO_(2)同化率、单叶光能利用率及有效积温等。结果表明,模拟的出苗—开花期天数、开花—成熟期天数绝对偏差平均值(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AD)小于3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RMSE)小于8.00%;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AD为0.31 m^(2)·m^(-2),NRMSE为27.96%;模拟叶重(Dry Weight of Living Leaves,WLV)、茎重(Dry Weight of Living Stems,WST)、贮存器官生物量(Dry Weight of Living Storage Organs,WSO)、地上生物量(Total above Ground Production,TAGP)及产量的AD为254.04~682.97 kg·hm^(-2),NRMSE为9.16%~26.37%。参数校准后的模型能够反映河套灌区向日葵的发育进程变化、叶面积扩展及生物量累积过程,模拟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孙琳丽 云文丽 王海梅 萨日娜 高亚敏 王彦平关键词:WOFOST模型 河套灌区 向日葵 基于MOD16产品的科尔沁草原地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21年 草原是科尔沁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定量研究该地区地表蒸散发对掌握科尔沁草原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MOD16地表蒸散数据集和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探讨分析科尔沁草原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MOD16地表蒸散产品在科尔沁草原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地表潜在蒸散产品数据与蒸发皿实测数据的决定系数达0.9以上。(2)近20 a科尔沁草原ET与PET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月际分布特征,ET的年际波动较PET明显,且ET整体以28.86 mm·(10 a)^(-1)的速率显著增加,增加区域超过研究区的75%,而PET整体则以13.35 mm·(10 a)^(-1)的速率显著减小,但速率增加的区域大于减小的区域。(3)ET高值区集中在科尔沁草原西北部,PET高值区则集中在中部地区,且二者存在一定的反向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地表蒸散不同,ET自林地、草地、农田依次减小,而PET则相反。(4)近20 a科尔沁草原ET分别在2003年和2011年发生由弱至强的突变,而PET则在2015年发生由强至弱的突变,且未来约20%的区域地表实际蒸散可能持续目前的变化趋势。(5)科尔沁草原ET、PET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一致,均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相关性不明显。 于静 王莺 高亚敏 齐佳慧 付铭关键词:科尔沁草原 时空变化特征 通辽市林木枯死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风速每秒3.9米,年平均气温6.6℃,年平均降水量373.6毫米、蒸发量1774.2毫米,年平均大风日数43天,年平均沙尘暴日数2.4天,全年无霜期105~228天。根据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通辽市沙化土地面积达5577.2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2.04%,且东连吉林省、南邻辽宁省,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韩永增 高亚敏关键词:枯死原因 年平均降水量 林木 大风日数 科尔沁沙地 通辽市一次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2019年 文章分析了2017年8月2—4日通辽市罕见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思考建议:一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二是加强灾害评估工作,开展灾害预评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决策服务系统,从而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高亚敏 萨日娜 赵宇关键词:大暴雨 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