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用顾兆军教授经验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阐述顾兆军名老中医诊治中风后学术理念与临证经验,以启示后学。顾教授认为,中风治疗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治疗中风当把握祛风化痰通络,使用顾主任经验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祛风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祛风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栋马辉代利利
- 关键词:名医经验中风后偏瘫针药结合
- 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及选穴规律研究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的临床疗效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刺治疗,疗程不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利用RevMan5.3系统评价软件对2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尿日记、尿动力学、生活质量评分(I-QOL)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收集纳入研究的针刺选穴处方,利用Excel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3篇RCTs文献,涉及9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24 h排尿数[MD(95%CI)=-1.93(-3.03~-0.82),Z=3.41,P<0.001]、24 h尿失禁数[MD(95%CI)=-0.96(-1.44~0.47),Z=3.87,P<0.001]均明显更低,单次平均排尿量[MD(95%CI)=35.36(18.48~52.24),Z=4.11,P<0.001]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最大膀胱容量[MD(95%CI)=39.70(27.05~52.35),Z=6.15,P<0.001]明显更高,膀胱残余尿量[MD(95%CI)=-28.22(-36.76~-19.69),Z=6.48,P<0.001]明显更低,最大尿流率[MD(95%CI)=3.70(1.73~5.68),Z=3.67,P<0.001]明显更快;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I-QOL评分[SMD(95%CI)=1.73(0.42~3.05),Z=2.58,P=0.01]明显更高,并在提高临床疗效[OR(95%CI)=4.00(2.72~5.88),Z=7.06,P<0.001]方面更有优势。纳入研究的13个腧穴处方共涉及腧穴21个,阿是穴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7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次髎,其次为膀胱俞、上髎、肾俞等穴位,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其次为任脉、督脉。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况、尿动力学、生活质量等指标,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所属腧穴为主,其中八髎穴最多。但部分研究设计不规范,下一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
- 钱芳芸顾兆军王栋
- 关键词:卒中神经源性膀胱选穴规律次髎穴尿动力学
- 曲美他嗪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心肌缺血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2组均给予传统抗心绞痛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盐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曲美他嗪;共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以及心脏超声的指标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消耗量(P<0.01),提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P<0.01),改善左室舒张功能(P<0.01)。但2组的血压、心率,以及血压心率乘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能减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症状,提高和改善其收缩和舒张功能。
- 盛蕾熊嘉玮江雪梅姜丹焦莉莉王栋钱芳芸
- 关键词:脑血管病心肌缺血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