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烫伤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和CD14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 方文慧姚咏明施志国于燕于燕吴叶盛志勇
- 关键词:烫伤脂多糖TNF
- 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内毒素休克中肝脏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探讨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_(21))对内毒素休克中肝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其意义。方 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5.0m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和 rBPI_(21)治疗组。检测肝组织NOS活性、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1(GTP-CHI)活性及生物喋呤含量,同时还观察肝脏微循环 血流灌注量的改变。结果:内毒素攻击后肝组织诱生型NOS(iNOS)活性急剧升高(P<0.01),但原生型NOS(cNOS)活 性变化不明显(P>0.05)。 rBPI_(21)治疗可显著抑制iNOS活性,明显提高肝脏微循环灌注量(P<0.01);同时局部组织的 GTP-CHI活性降低(P<0.01),生物喋呤含量也显著F降(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给予rBPI_(21)能选择性抑制肝 组织iNOS活性并改善局部微循环,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组织GTP-CHI活性及其介导生物喋呤诱生有关。
- 姚咏明彭志齐董宁于燕盛志勇
-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一氧化氮合酶肝损害
- 创、烧伤后细菌内/外毒素与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的研究
- 姚咏明盛志勇施志国于燕李红云林洪远方文慧陆家齐董宁翟红霞
- 1998年7月1日-2004年2月28日,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科技奖励基金、全军杰出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全军“十五”医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多器官损害细菌感染细菌毒素
- 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2年
- 目的观察脓毒症时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造成脓毒症模型。 10 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P组 (6 0只 )及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rBPI2 1)治疗组 (2 0只 )。留取肝、肺及肾组织标本分别检测HMG 1mRNA表达及内毒素水平。结果CLP术后 6~ 72h肝、肺及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 (P <0 0 5 )。rBPI2 1治疗后 12h肝、肺及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 1± 0 8、2 6± 0 3、2 4± 0 4EU/g ,均明显低于CLP组 (5 2± 0 8、5 0± 0 8、14 2± 4 0EU/g ,P <0 0 5 ) ;同时 ,12h肝、肺、肾组织和 2 4h肝组织HMG 1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 (P <0 0 5 )。CLP后肝、肺、肾组织HMG 1mRNA表达分别与相应组织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2 90 ,P <0 0 5 ;r =0 4 5 5 ,P <0 0 5 ;r=0 2 87,P <0 0 5 )。结论脓毒症时细菌内毒素持续侵入血循环 ,并蓄积于局部组织 ,参与了HMG 1的诱生 。
- 张立天姚咏明陆家齐董宁于燕鄢小建方文慧盛志勇
- 关键词:脓毒症内毒素血症基因表达
- 新喋呤与内毒素对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循环新喋呤与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烧伤面积(TBSA)大于30%(30%~100%)患者血清新喋呤、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分别计算新喋呤、内毒素、新喋呤合并内毒素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结果:根据新喋呤、内毒素对MODS的预警阈值(35.0nmol/L和500EU/L),新喋呤合并内毒素诊断MODS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3%、93.7%、91.6%,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新喋呤或内毒素。结论:动态同步观察循环新喋呤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对于严重烧伤后MODS的早期诊断与病程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姚咏明于燕彭志齐施志国盛志勇
- 关键词:烧伤新喋呤内毒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新护士现实冲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新护士的现实冲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新护士职场适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2—5月选取陕西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现实冲击量表、反馈寻求行为量表、角色清晰度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护士现实冲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362份有效问卷,男68名,女294名。新护士现实冲击得分为(70.12±20.18)分,反馈寻求行为得分为(54.25±10.65)分,角色清晰度得分为(31.94±4.45)分;现实冲击与反馈寻求行为、角色清晰度呈负相关(r=-0.583、-0.785,均P<0.01),反馈寻求行为与角色清晰度呈正相关(r=0.652,P<0.01);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入职时间、反馈寻求行为及角色清晰度是现实冲击的影响因素(t值为-15.60~2.23,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3.6%。结论新护士现实冲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认识到新护士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落差感;并多关注男性、独生子女、入职时间较短,以及反馈寻求行为与角色清晰度低的新护士群体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制订多元化培训方案及针对性干预策略帮助新护士减少现实冲击。
- 张珊吴莹王心怡于燕卫攀
- 关键词:新护士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