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雄
- 作品数:49 被引量:213H指数:9
-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九十年代广东五邑侨乡涉外婚姻移民的人口构成被引量:3
- 1996年
- 涉外婚姻产生的移民是广东新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人口构成,有助于人们从一个侧面认识新移民的特征,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新移民工作。 本文以1994年江门市及下属新会、台山、恩平、鹤山五市即五邑在江门市民政局登记的776位与外国公民(包括外籍华人)结婚的中国公民为分析样本。当年这类登记者超过与海外华侨结婚的人数,它们与新移民的身份更为接近。
- 张国雄
- 关键词:新移民涉外婚姻五邑侨乡人口构成华人华侨
- 中国二战史观视域下的海外华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025年
- 论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视角,基于中国的二战史观,介绍了华侨全程参与和全面参与二战的过程与形式,阐述了华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的重要意义。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胸怀世界正义和平,心系人类前途命运,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依靠的重要力量,也是唯一全程、全面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社会民间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的壮举丰富了中国“二战史观”的内涵,开阔了研究视野,更向学界提出了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助力重塑中国“二战地位”的时代命题。
- 张国雄刘进
- 关键词:抗日战争海外华侨抗战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五邑文化刍议被引量:6
- 1999年
- 有没有一个特征鲜明的“五邑文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地理学角度对此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理论回答,勾划了五邑文化的特征,揭示了它的形成机制和地域结构。
- 张国雄
- 关键词:文化特征
- 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被引量:24
- 2004年
- 开平碉楼不仅仅是中国碉楼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更是近代中外文化在中国传统乡村交流的历史见证,表现出这种交流的广泛性、深刻性以及民众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开平碉楼审视了近代五邑侨乡中外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分析了交流的机制,并初步评介了它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 张国雄
- 关键词:开平碉楼文化交流
- 中国农民“嫁接”的文化经典被引量:2
- 2007年
- 开平兴建碉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据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鼎盛时期,开平的碉楼达到三千多座,碉楼成为开平华侨家园的守护神。开平碉楼实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它的存在,无疑成为令我们尊崇的庞大的文化殿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看它呢?
- 张国雄
- 关键词:文化经典中国农民嫁接嘉靖年间鼎盛时期碉楼
- 上川岛青花彩瓷的光谱分析
- 2020年
-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显微拉曼光谱对广东省江门市上川岛“花碗坪”遗址发掘的青花彩绘瓷片进行成分的元素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瓷片的瓷胎具有低铝、高硅、高钾的特点。红褐色颜料采用的是釉上彩工艺,显色为赤铁矿,主要的助溶剂为氧化钾;蓝色颜料采用的是釉下彩,显色为国产的钴土和进口钴土矿混合,助溶剂主要为氧化钙。通过结合遗址当时历史背景和计算F函数可以推断出瓷片来源于明末清初福建省的漳州漳窑。
- 胡林顺曾庆光温锦秀陈子坤张国雄
- 关键词:釉上彩蓝色颜料釉下彩
- 广东五邑侨乡人口的形成及其特色被引量:1
- 1998年
- 江门五邑地区是广东乃至全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这一地区的人口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尚未见讨论。分析这个问题有助认识岭南人口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为此笔者愿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以求教于各家。
- 张国雄
- 关键词:五邑侨乡乡土志县志汉族客家移民
- 罗贵祖“传奇”之文化意义
- 2009年
- 在珠玑巷移民史研究中,罗贵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罗贵是珠玑移民的领头人,"罗贵祖"所在之良溪成为珠玑移民的文化心理中心。有关罗贵的"传奇"存在于罗氏族谱、非罗氏族谱和珠三角民间,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探讨罗贵祖"传奇"之文化意义,对研究珠玑移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 张国雄
- 关键词:文化心理
- 习近平侨务“大局观”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9
- 2015年
- 习近平侨务大局观是对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立足点从以国内为主转变到国内与国际并重,形成了四大主要任务,即服从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局;为促进国家完全统一作贡献;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外友好;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中国经过36年改革开放、逐渐进入世界舞台中心、国际角色转变、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实现过程中符合逻辑的发展。
- 张国雄
- 关键词:国际角色
- 从“银信”到“侨批”演变的历史文化因由被引量:1
- 2024年
- “侨批”是海外侨胞与侨乡亲人之间流转银钱和往返家书的指称。明清至民国时期称谓繁杂,“银信”在广东、福建侨乡的使用最为普遍。“批”是银信的缩写。“侨批”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凸显了华侨银钱家书的跨国属性,新中国成立后取代“银信”等称谓成为通称、专称。这一消替变化是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转型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见证了近现代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和乡村金融、乡村邮政现代化建设的成效。
- 张国雄刘进刘进
- 关键词: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