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志毅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仁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关节镜
  • 2篇老年
  • 2篇骨关节
  • 1篇蛋白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体
  • 1篇压缩型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体
  • 1篇移植物
  • 1篇异形钢板
  • 1篇盂唇损伤
  • 1篇韧带
  • 1篇软骨
  • 1篇软骨修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疗效

机构

  • 8篇北京市仁和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国家体育总局
  • 2篇应急总医院

作者

  • 8篇于志毅
  • 4篇李宇俊
  • 4篇张树志
  • 2篇张晋
  • 2篇高奉
  • 2篇叶猛
  • 2篇苏宝金
  • 2篇齐玉新
  • 2篇俞广
  • 2篇孙德隆
  • 1篇李旭辉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0
  • 2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微创关节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0个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镜检查,并行关节镜下进行滑膜清理、清理剥脱的软骨碎片、修整破损的半月板游离缘、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结果关节镜下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滑膜组织增生、肥厚、水肿;负荷区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游离缘退变性破裂。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以及关节清理术,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往往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可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张树志俞广李宇俊齐玉新苏宝金于志毅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关节镜半月板切除膝关节
使用混合编织移植物行MPFL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拟对比混编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中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市仁和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行MPFL重建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最后共纳入23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自体移植物组11例,混编移植物组1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MPFL重建术联合或不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混编移植物组使用混编移植物,自体移植物组使用自体移植物,分别对比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膝关节主观评分和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评分[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在术后3、6个月随访时,混编移植物组膝关节主观评分均优于自体移植物组(P<0.05),而在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沟距离(TTTG)、髌骨外侧倾斜角(PLT)、髌骨-滑车沟距离(P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数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混编移植物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MPFL重建术的较好选择,且相较于自体移植物,可获得更好的短期疗效,获得更早的康复时机。
于志毅张晋薛喆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自体移植物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临界性距骨软骨损伤的短期效果
2025年
目的:对比微骨折术或自体骨软骨移植术(AOT)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伴临界性距骨软骨损伤(OLT)患者的短期效果,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了2024年4—11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应急总医院接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中距腓前韧带(ATFL)和/或跟腓韧带(CFL)修复/重建的21例CLAI患者伴临界性OLT(面积大于1.0 cm^(2)且小于1.5 cm^(2))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OT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n=10)与对照组(微骨折术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n=11)。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活动水平及关节活动范围及术后即刻到恢复至受伤前最高运动水平(不受限制、适应或保护)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手术前后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Tegner活动量表(TAS)分级及踝关节活动度(ROM)较术前均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KAFS、VAS评分、T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6个月KAFS、VAS评分、TA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踝抽屉试验和踝关节内翻压力测试均为阴性。试验组9例(90.0%)恢复受伤前的最高运动水平,对照组4例(36.4%)恢复受伤前的最高运动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骨折术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AOT联合胶原蛋白软骨修复支架治疗CLAI伴临界性OLT,在6个月短期随访中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于志毅张晋高奉杨敬薛喆
关键词:微骨折术
对比髋关节镜对不同特征盂唇损伤的手术疗效
2025年
目的对比不同镜下特征的盂唇损伤患者行髋关节镜治疗的中早期疗效。方法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100例盂唇损伤患者,按术中关节镜下影像特征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不同镜下特征盂唇损伤患者髋关节镜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前重度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重度组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6周、6个月随访时,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VAS及HHS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周随访时,重度组VAS高于轻度组(P<0.05)。在术后1d、术后6个月随访时,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重度组HHS低于轻度组(P<0.05)。在术后1d、6周随访时,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H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86%;其中48%(48/100)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38%(38/100)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比较满意,14%(14/100)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一般满意。术后早期出现1例会阴区麻木;术后1个月复查时症状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术前不同程度盂唇损伤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但重度盂唇损伤的患者,其中期随访(6个月)HHS仍低于轻度组。
于志毅于志毅高奉薛喆张晋
关键词:关节盂关节镜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7年对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Ⅳ型)36例(39足),选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在平均15.6个月随访中,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优良率92.3%。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Ⅳ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可取的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
张伟学孙德隆李宇俊李旭辉张树志王鸿晨叶猛于志毅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异形钢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体压缩型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胸腰椎体压缩型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4~2006年开展PVP技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体压缩型骨折19例,手术均在C臂监视下完成,术后给予临床观察和随诊。对照组20例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穿刺均成功,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24h内有明显改善,次日可下床行走,所有患者3~5d后出院,平均4.1d。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体压缩型骨折首选方法,其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减少了老年患者的卧床并发症。
张伟学孙德隆李宇俊张树志王鸿晨叶猛于志毅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型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仁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1岁,平均34.3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31例患者分为2组:1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空心钉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1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高强度缝线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2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二次手术率等评定各自的临床效果。结果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1.6±7.6)、(91.9±7.4)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9)、(11.4±2.3)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3±0.5)、(3.3±0.6)个月,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空心钉组为65~100分,优良率为92.3%(12/13);高强度缝线组为60~100分,优良率为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固定组中10例患者(76.9%)行二次关节镜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高强度缝线组无患者行二次关节镜手术。结论空心钉固定或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高强度缝线固定在二次手术率方面低于空心钉固定。
于志毅
关键词:关节镜骨钉胫骨髁间棘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新的方法。此文对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方法对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术后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PFNA作为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减少手术创伤,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张树志俞广李宇俊齐玉新苏宝金于志毅
关键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