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建芳
- 作品数:36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阜宁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关于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数据库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采用Co-chrane协作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偏倚风险评估。结果共纳入11个RCT,2123例患者。1)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47,95%CI(1.24,1.74),P<0.00001];2)治愈率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RR=2.22,95%CI(1.56,3.15),P<0.00001];3)无效率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RR=0.13,95%CI(0.08,0.23),P<0.00001];4)月经紊乱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RR=0.26,95%CI(0.13,0.54),P=0.0003];5)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RR=0.33,95%CI(0.15,0.72),P=0.005]。结论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
- 姚倩杨为亚单建芳蔡巍巍
- 关键词:乳宁颗粒乳腺增生症乳癖META分析
- 华法林在基层医院51例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增加华法林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0-91岁,平均71.4岁,>75岁11例,华法林疗程3个月-5年。给予华法林2.5mg/日(1片),每晚6时口服,开始3-4天查INR一次,7-8天INR未达标者,华法林增加到3.75mg/日(1片半)。结果华法林维持用量0.125-5mg/日。达到INR目标值的时间6-15天。49例(96.1%)INR达到目标值。4例(7.8%)病人在用华法林的过程中3-6个月时出现不明原因的INR数值的波动,波动范围1.4-4.3,有36%的病人在2个月后不能按时来医院复查INR。3例轻微出血,1例停药,死亡2例。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脑梗塞比例为2.0%。结论在充分的沟通后,定期复查INR,华法林能在基层医院的老年病人中安全应用。
- 沈一同吴国海周利单建芳杨为亚季文锋
- 关键词:华法林老年人
- 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轻型AIS和急性非心源性TIA中的早期短程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急性缺血性轻型脑卒中(AIS)和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早期短程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7例于发病后24h内入院的轻型AIS和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纽43例,观察组44例。两纽患者均首先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再据患者个体基础疾病不同予以相应的降压/降糖等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发病24h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0.1g/d口服长期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首剂量300mg,次日75mg/d联合阿司匹林0.1g/d口服治疗,两者连用21d后改用阿司匹林0.1g/d口服长期治疗。采用临床观察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90d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AIS和TIA的复发率,同时观察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神经功能(NIHS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AIS与TIA总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纽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应用于轻型AIS和TIA早期短程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轻型AIS和TIA的总复发率,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孔凡平单建芳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合并肺部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无肺部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8^(+)、CD4^(+)、CD4^(+)/CD8^(+)水平。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M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肺部感染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CD3^(+)、CD4^(+)、CD4^(+)/CD8^(+)分别与IL⁃6、CRP、TNF⁃α呈负相关(P<0.05);而IgM、IgA及CD8^(+)与IL⁃6、CRP、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伤,且其免疫功能受到炎症水平的影响,随着炎症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 王春华李春杨单建芳朱敏敏许丽
- 关键词:老年肺部感染
- 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和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各45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 单建芳孔凡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神经功能纤维蛋白原
- 血压水平变化对急性期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h时、入院后3天及入院后7天的血压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三个月随访,分析血压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h内的收缩压介于140mm Hg-159mm Hg之间及舒张压介于90mm Hg-99mm Hg之间的预后较好,三个月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血压正常组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随访三个月的NIHSS评分(3.1±0.6)及BI评分(73.7±2.3)明显优于低血压组及高血压组;患者年龄、入院时血压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血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而年龄越大,入院时血压越高,入院时病情较重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三个月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
- 单建芳孔凡平
- 关键词:血压急性期脑梗死预后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对比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对比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与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34)和乙组(n=3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其临床症状的评分低于甲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P<0.05。结论:与使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相比,使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 季文锋单建芳
-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老年肺炎临床疗效
- 不同严重程度AMI患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差异及其与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差异及其与相关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且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分为轻度病变组(0~30分,n=101),中度病变组(30~60分,n=49),重度病变组(≥60分,n=48)。所有入选患者皆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采取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结果】对照组总体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龄>59岁、男性、非高血压、收缩压(SBP)≤150 mmHg、LDL-C≤2.1mmol患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白细胞端粒长度分别为(1.17±0.52)、(1.95±0.68)、(1.62±0.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Gensini评分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236,P=0.001)。白细胞端粒长度与SBP(r=0.18,P=0.01)及HDL-C(r=0.19,P=0.01)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其他相关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白细胞端粒长度显著下降,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下降。
- 杨为亚刘敏单建芳
-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病端粒
- 老年人长期发热3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总结老年人长期发热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宁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长期发热老年患者33例46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期住院患者14例;男29例、女4例;年龄范围60~93岁;体温范围37.8~40.1 ℃,平均38.6 ℃;发热持续时间范围14~90 d,平均25.6 d。结果在46例次长期发热老年患者中,明确诊断43例次,诊断为感染40例次(占86.9%),肺部感染32例次,结核病3例次,胆道感染2例次,导管相关感染2例次,肝脓肿、淋巴瘤、坏死性淋巴结炎、血管炎各1例次,发热原因不明3例次。均给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治愈40例次(治愈率86.9%),死亡6例(病死率13.1%)。结论感染是基层医院老年人长期发热的主要因素,诊断时应考虑结核病的可能,在治疗上早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减少发热天数和缩短疗程的可能。
- 沈一同季文峰单建芳周利
- 关键词:老年人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疏血通和依达拉奉联合对老年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30例在其基础上行疏血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显著低于研究组93.3%,治疗后2周、4周,对照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研究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应用疏血通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单建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老年依达拉奉疏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