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肛肠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1例下肢感染患者抗感染用药的分析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1例下肢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分析,以加深对合理用药内涵的理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例下肢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高级别的初始抗菌药物对患者而言并不是最适宜的选择,积极的清创以及敏感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治疗才是对该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用药的经济性亦是该类患者治疗时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 李爱君顾红燕师桂英
- 关键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下肢感染
- 一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病例讨论
- 促进专科临床药师树立对专科治疗、营养、生命支持等治疗的整体观的理念,通过对一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成功抗感染治疗的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美罗培南虽然药敏显示耐药,但前期治疗有效.根据其PK/PD,持续泵入、延长...
- 李爱君
- 关键词:颅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美罗培南甘露醇
- 对医院制剂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被引量:3
- 2007年
- 为了探讨新时期医院制剂的发展方向和出路,该文着眼于医院制剂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医院制剂整合资源和积极转型的必要性,提出通过建立"区域性制剂中心"发挥医院制剂优势,并且积极转型,建立静脉配置中心,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用药安全和医院药学发展的需要。
- 李爱君谭静范王维平
- 关键词:医院制剂
- 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病例讨论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成功抗感染治疗的分析讨论,促进专科临床药师树立对专科治疗、营养、生命支持等治疗的整体观理念。方法分析讨论1例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结果美罗培南虽然药敏显示耐药,但前期治疗有效,根据其药动学/药效学(PK/PD),持续泵入,延长给药时间,加上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抗感染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抗感染效果不仅仅由抗菌药物决定,有效的综合治疗诸如患者的营养改善、内环境稳定等决定抗感染最终的治疗效果。
- 李爱君顾红燕师桂英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美罗培南甘露醇
- 2010—2012年北京市肛肠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IS系统,对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为抗厌氧菌药、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2011年主要为抗厌氧菌药、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2012年主要为抗厌氧菌药、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2010—2013年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中,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均为奥硝唑、硫酸依替米星、头孢地尼。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要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干预和相关管理政策的落实。
- 师桂英李爱君路平李敏
- 关键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 人们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疑惑”被引量:7
- 2010年
- 中药配方颗粒剂现已在医院推广和使用,但人们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历史以及疗效、价格等方面存在种种疑惑。通过回顾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历史,与传统汤剂进行了比较,认为中药配方颗粒须扬长避短,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 李爱君陈曦
- 关键词:中药
- 对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药学监护的思考
- 2014年
- 目的以对一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人诊疗的全过程参与和药学监护为例,说明临床药师需要参与对患者完整的医疗过程,不断地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诊治指南,从而拓展自身更为宽泛的用药思路,以便为用药提供良好的药学支持,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药学信息服务。方法阐述临床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定义、临床诊断该病的诊断指标和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结合我院收治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诊治经过及治疗方案中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使用剂量和临床药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行阐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的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且在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而目前我国尚无诊断标准,主要还是参考他国诊断标准。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还要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紧密联系病例的实际情况,熟悉医生的诊疗思路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治疗进展,诊治指南,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药学知识及用药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
- 李爱君顾红燕
-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药学监护大环内酯类药物
- 再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疑惑”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方法分析总结实际工作中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疑惑。结果通过实际调剂发现其存在价格偏高、精度偏低、监管缺失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结论需要切实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和监管。
- 李爱君
- 关键词:中药中药配方颗粒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