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斌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大兴安岭南段毛登-小孤山锡多金属矿田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9年
- 毛登-小孤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文章通过对该矿田的锆石和锡石进行LA-(MC)-ICP-MS原位U-Pb测年,及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状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该矿田的成矿时限及成矿地质背景。斑状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2.19±0.77)Ma,锡石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40±20)Ma,表明该矿田的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毛登-小孤山矿田中的斑状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iO2)(70.4%~71.0%),富K2O(4.93%~5.27%),高10000Ga/Al比值(3.10~4.06),Fe相对Mg较为富集,强烈亏损Sr、Ba、Ti和P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Eu负异常明显,δEu为0.31~0.40,上述特征与A型花岗岩一致。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与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相关的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5~120Ma)的伸展背景下,为软流圈上涌导致含有大量幔源成分的锡林浩特古陆块部分熔融所形成。
- 郭硕何鹏张学斌崔玉荣张天福张阔来林刘传宝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大兴安岭南段
- 贺根山缝合带南侧西乌旗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 2024年
-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新发现的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南侧,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27.7±2.6 Ma,形成于早石炭世,并非前人推测的中二叠世;岩石富硅(SiO_(2)平均值为76.04%)、碱(K_(2)O+Na_(2)O平均值为8.82%)、铝(Al_(2)O_(3)平均值为13.44%)及Rb、Pb、Th、U、Ta、LREE,低镁、铁、锰、钙、钛、磷(P_(2)O_(5)平均值为0.03%)及Sr、Eu、Nb、Ti、HREE,铕负异常较明显(δEu平均值为0.30)。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显示Ⅰ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转换阶段的初始伸展构造环境,Zr/Hf、Nb/Ta比值及岩石分异指数(DI=94.93~96.81)显示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体的识别与确定,表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锡林浩特微陆块可能在早石炭世早期发生了短暂碰撞造山作用,标示着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石炭世早期短暂性闭合后,于早石炭世晚期又快速打开并进入俯冲消减阶段,呈现出多旋回演化的特征。
- 程天赦杨文静张学斌滕超杨欣杰来林吴荣泽周长红
-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早石炭世
- 天津地区新生代地层工程特性与固结特征研究
- 2025年
- 以往对地面沉降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下水开采和工程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深部孔隙型地热水开采诱发地面沉降的程度及规律研究尚不清晰,深部地层土体的工程特性和固结特征的研究对深层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天津市中心城区施工的一眼揭穿新生代地层的全取心钻孔,系统研究了新生代土层的沉积环境和工程特性,初步探讨了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固结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湖相及海相地层含水率、孔隙比及液性指数相对偏高,密度较低,洪泛盆地沉积则与之相反。高压缩性及欠固结地层多出现在湖相及海相沉积物中,而超固结地层主要出现在洪泛盆地沉积物中。0~160 m段地层为正常固结状态,不存在临界水位。160~630 m段地层,为超固结状态,为防止地面沉降水位应在控制临界水位深度内。630~1300 m段地层为欠固结—正常固结状态,不存在临界水位,孔隙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严格采取回灌措施,保证水位稳定,避免产生地面沉降。
- 黄猛胡海博胡海博贾晓青牛毅贾晓青张学斌牛毅白晋斌
-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物理力学性质
-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研究
- 2025年
-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高效管理与权益保护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聚焦多源数据整合与全周期管理效能提升,通过构建“主库-分库”协同架构,实现地理实体与权益要素的立体化集成;基于GIS与微服务技术设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将资源清查、评估、规划等八大核心环节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该框架设计为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监管与价值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鲍蕊臧虎张像源王国琦林国斌霍长宝王永立张学斌
-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权益管理
-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出露一些石英闪长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4.64±0.82)Ma和(309.84±0.86)Ma,表明这套岩石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西乌旗地区石英闪长岩属于低TiO2和高Al2O3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富集Rb、Ba、K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弧岩浆岩的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曾经历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稀土元素丰度偏低,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强不相容元素比值(La/Nb、La/Ta等)及判别图解表明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岩浆来源于浅部岩石圈地幔,系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研究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对比分析前人成果,认为早石炭世末期西乌旗地区在强烈拉张的裂谷环境下形成了有限洋盆,由于洋盆发育不成熟或边伸展边向两侧俯冲—消减,形成了西乌旗地区类似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特征的晚石炭世石英闪长岩。
- 马士委周志广柳长峰李瑞杰来林张学斌孟元库
-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锆石年龄地球化学
- SPOT5、ASTER数据的地层、构造信息提取及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选择多种方法对浅覆盖地区进行地层、构造信息提取研究,以SPOT5和ASTER为数据源,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地区为例.采用PCA分析法对ASTER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不同时代地质体的分布特征;配合SPOT5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对其边界进行划定,并对该地区的线性构造、环状构造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1)将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进行PCA分析,可对不同地质体的分布进行初步划分;配合目视解译,可较为准确的确定其界线;(2)利用SPOT5数据对构造进行解译具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陈星张学斌贾晓青王明明范超杨菊
- 关键词:遥感地质SPOT5ASTER目视解译浅覆盖区
- 一种水工环地质水样取样用探杆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工环地质水样取样用探杆,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安装有取样机构、可调节探测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液压伸缩杆、顶板、连接杆、防溢板、连接块、第二液压伸缩杆和活塞,两个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的顶部...
- 张晓飞张学斌李攻科高洪生李明辰胡海博张永义王国良周文彬
-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敦德乌苏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及其地质意义——来自LA-ICP-MS年代学、地球化学的约束被引量:1
- 2025年
- 为研究内蒙古四子王旗敦德乌苏地区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地区出露的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内蒙古四子王旗敦德乌苏地区出露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61.7±2.4)Ma,时代为中二叠世。岩石SiO_(2)含量为48.89%~66.86%,Al_(2)O_(3)含量为14.80%~18.22%,全碱含量较高:Na_(2)O+K_(2)O为5.93%~9.00%,MgO含量为1.01%~6.25%,Mg#为36~61,TiO_(2)=0.68%~2.67%,平均为1.65%。稀土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直的右倾型曲线((La/Yb)_(N)值为14.80~34.12),δEu为弱负Eu异常(0.77~1.05)。Rb、Ba、K、Pb、Sr富集;Nb、Ta、Th相对亏损。整体呈“隆起”状多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特征,除Nb、Ta元素相对亏损外,与洋岛玄武岩(OIB)或板内玄武岩的特征相似。高的Zr/Y(4.07~27.54)值显示可能来源于大陆板内富集单元。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四子王旗敦德乌苏地区中二叠世辉长闪长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内蒙古中部古亚洲洋可能在晚石炭世之前已经闭合。
- 张明洋龙舟来林孙广义周长红张学斌韩荣文
- 关键词: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中二叠世
- 一种便携式岩矿石次显微特征采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岩矿石次显微特征采集系统,包括圆筒形电池仓、可变焦摄像模块和岩矿石次显微特征采集模块;所述圆筒形电池仓一端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另一端安装有摄像固定装置,所述摄像固定装置内部中空,在所述摄像固定装置内安...
- 杨文静张学斌刘欢郭立君朵兴芳王林海樊航宇董志华
- 内蒙古敖包吐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与构造属性分析
- 2025年
- 笔者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敖包吐一带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通过系统性宏观、微观地质调查和室内组构分析,识别出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敖包吐韧性剪切带平面呈北东东向面状展布,顺层发育于中—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中。广泛发育透入性糜棱面理、拉伸线理、杆状构造、紧闭褶皱、鞘褶皱等宏观韧性变形,眼球状构造、书斜构造、旋转碎斑及S-C组构等微观变形也十分发育。定向薄片指示其具有左行剪切的特征;调查中对300组C面理和拉伸线理产状进行分区赤平投影,指示其运动方向为NNW-SSE向,与整体展布方向近于垂直,推测其具有伸展性质;对顺层侵入并发生同步变形的二长花岗岩岩枝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年代为(284.2±1.2)Ma,指示敖包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早二叠世;该韧性剪切带的发现为解决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争议提供了新的约束,也为深入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关键线索。
- 龙舟张明洋来林张学斌王然周长红
-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兴蒙造山带锆石U-PB年龄早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