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彦 作品数:12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老年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卫生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腕背伸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腕背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背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2周分别对两组的最大肌电幅度、腕背伸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亚南 陈雪丽 许永利 王亚强 杨春艳 贾晓丽 张春柳 董小瑾 付彦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介入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分析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T2DM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2DM合并ACI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进行扫描检查,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部位,并测量血管管径,计算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50%)。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1.43%(20/28)、91.94%(57/6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6.563,P<0.05)。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6、4.17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7.86%(5/28)、20.97%(13/62),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6±0.17)、(1.08±0.05)mm,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t=8.5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水平呈负相关(r=-0.294、-0.213,P<0.05)。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ICAM-1、sVCAM-1水平升高;APN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检测T2DM患者血清APN、sICAM-1、sVCAM-1水平有助于 付彦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老年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纠正原发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测定凝血功能指标,比较症状进展、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IB小于对照组,APTT、P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在NIHSS评分、MBI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进展、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延缓症状的进展,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黄勇军 张艳丽 付彦 王淑娟 刘宏斌 朱瑞关键词:老年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心脑宁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5年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并发症较多,发生快,血管再通禁忌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我们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心脑宁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的心肌缺血,疗效较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以急性脑梗死入院,同时合并有头晕、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患者于发病24~48 h,行螺旋CT或MRI检查,明确脑梗死部位、面积大小。 王淑娟 黄勇军 张艳丽 刘宏 付彦 廖艳红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心脑宁胶囊 心肌缺血 疗效观察 心电图检查 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55例,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9例与验证组106例,建模组根据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情况分为sICH组24例与非sICH组225例。比较sICH组与非sICH组一般资料及系统性炎性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CH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组数据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sICH组心房颤动、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sICH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水平明显低于非s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NLR、LMR、PLR、C反应蛋白预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638、0.695、0.725、0.686(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时脑白质疏松情况均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及其他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的一致性指数为0.951(95%CI:0.918~0.98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sICH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56~1.000)。结论基于系统性炎性指标NLR、LMR、PLR、C反应蛋白及其他主要变量构建的� 陈新新 付彦关键词:颅内出血 C反应蛋白 列线图 踝足矫形器的早期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AFO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院24 h内对两组的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初次评定。对照组给于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早期卧床时开始使用轻型高温热塑AFO,每日至少佩戴12 h。每月治疗后再次进行评定,1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步频、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跨步长进行最后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10 m自由步行速度[治疗组(0.58±0.31)m/s,对照组(0.30±0.21)m/s]、步频[(治疗组(82.50±4.31)步/m,对照组(51.30±5.21)步/m]、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治疗组(32.32±5.47)°,对照组(12.56±5.1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75.21±15.23),对照组(43.52±12.3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FO的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亚南 付彦 邢方印 许永利 李春璐 陈雪丽关键词: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早期干预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溶栓后6 h内,n=52)、中期组(溶栓后6~12 h,n=38)和晚期组(溶栓后12~24 h,n=3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栓调节蛋白(TM)]、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中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治疗后,晚期组患者vWF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VE-cadherin、TM水平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中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 付彦 张志勇 张艳丽 李亚伟关键词: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血浆CXCL12、sVCAM-1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趋化因子CXCL12、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117例,根据患者TIA后7 d内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n=37)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n=8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入院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XCL12、sVCAM-1水平,并采用ABCD2、埃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对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病风险进行评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Hcy、CXCL12、sVCAM-1水平,以及ABCD2、ESRS、SPI-Ⅱ评分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5)。血浆CXCL12、sVCAM-1水平及ABCD2、ESRS、SPI-Ⅱ评分是TIA后7 d内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1.881、1.652、1.342、1.266、1.257,P均<0.05)。TIA患者血浆CXCL12、sVCAM-1与ABCD2、ESRS、SPI-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血浆CXCL12、sVCAM-1对TIA后7 d内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血浆CXCL12的AUC为0.806,最佳截断值为9.27μ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6、0.79,准确性为0.85;血浆sVCAM-1的AUC为0.781,最佳截断值为622.39μg/L,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2、0.75,准确性为0.80;血浆CXCL12联合sVCAM-1的AUC为0.929,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92、0.87,准确性为0.93。结论血浆CXCL12、sVCAM-1检测对TIA早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预测价值。 黄勇军 张艳丽 付彦 王淑娟 刘宏斌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趋化因子CXCL12 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寻找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利前瞻、早期制定防治策略。方法对47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4%。老年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4.4%,远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5.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进行肠内营养,并发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以及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升高。结论肠内营养、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脑出血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张艳丽 黄勇军 付彦 王淑娟 刘丽君关键词:脑卒中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析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认知、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继发VCI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存质量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3月后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指数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BI指数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WHOQOL-BREF的4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VCI患者,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情绪、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付彦 黄勇军 张艳丽 张正慧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老年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