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优化脉冲技术联合常规治疗对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患儿OSDI评分及IL⁃1β、TNF⁃α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优化脉冲技术联合常规治疗对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患儿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及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4年3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98例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99,双眼,常规治疗)与脉冲组(n=99,双眼,优化脉冲技术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OSDI评分、裂隙灯检查(睑板腺分泌物性质、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度)、泪液炎症水平(IL⁃1β、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脉冲组总疗效(95.96%)显著高于常规组(87.88%)(P<0.05);治疗8周后,两组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脉冲组各项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睑板腺分泌物性质、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脉冲组各项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泪液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脉冲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脉冲技术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治疗儿童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降低OSDI评分及泪液IL⁃1β、TNF⁃α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孔令宇王玲刘静肖凤枝房学军
- 关键词:炎症因子
- 主动点眼与被动点眼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主动点眼与被动点眼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60眼)病毒性角膜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20眼)和干预组40例(40眼),对照组为被动点眼(由护士来操作完成),干预组为主动点眼(由护士辅导患者点眼转为患者主动点眼),比较二组患者治愈后的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对所用药的种类、次数、方法以及自我护理的掌握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干预组为5%,对照组为2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点眼可大大提高患者用药的规律性、准确性、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 王玲张淑贞张小利李慧超韩笑
-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
- 杞明胶囊联合人工泪液对学龄期干眼症儿童的治疗作用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杞明胶囊与人工泪液联合应用于学龄期干眼症儿童的治疗效果及对泪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80例(160眼)学龄期干眼症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80眼)。对照组儿童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儿童给予杞明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泪膜稳定性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泪液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SIT、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L评分、IL⁃1β水平、IL⁃18水平、MDA水平、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2.5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明胶囊联合人工泪液对学龄期干眼症儿童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泪膜稳定性,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孔令宇王玲刘静刘静娜肖凤枝房学军
- 关键词:人工泪液白细胞介素
- 主动应答核对法在眼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 2019年
- 探讨主动应答核对法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对提高核对准确度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8年8月,住院单眼病人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被动应答核对法)和观察组(采用主动应答核对法)各92人,通过问卷的方式,记录患者核对准确度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核对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中,主动应答核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核对准确度,提高护理用药途径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王玲
- 关键词:眼科护理护理满意度
- 超声生物显微镜联合前房角镜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前房角镜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前房角非金属异物10例(10眼)。术前进行了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前段照相、彩超、眼眶CT、UBM、前房角镜等检查。UBM检查结合前房角镜检查确诊并定位前房角非金属异物。结果10例UBM检查确诊并定位后手术摘出非金属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栗子刺)8例,石屑1例,煤渣1例。术后未出现感染、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或视网膜脱离。结论UBM联合前房角镜检查诊断、定位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时、尽早发现前房角非金属异物,减少误诊、漏诊及感染发生。它弥补了常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不足。
- 刘鹏飞刘印华廖奇志王金珠王玲
-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前房角镜检查
- 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与病原体检测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玻璃体手术疗效与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眼科医院就诊的51例(51只眼)经临床诊断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5~78岁,平均(41.50±4.30)岁;外伤性眼内炎38只眼,内源性眼内炎3只眼,内眼手术后眼内炎10只眼。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急诊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35只眼,玻璃体切除5只眼,玻璃体切除、C3F8充填10只眼,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取出、硅油充填1只眼。手术开始即抽取玻璃体积脓送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眼部及全身用药。培养结果阳性者42例,阳性率82.35%(42,51)。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在位、眼球保留情况。结果51只眼中,46只眼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90.19%(46/51),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眼内容剜除4只眼,术后低眼压眼球萎缩,实施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1只眼;术后最后随访视力不同程度改善,眼压正常,视网膜在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措施。术中取玻璃体积脓细胞学检查及病原体培养是诊断治疗眼内炎有价值、最可靠关键环节。感染性眼内炎中,内源性眼内炎治疗效果最差。
- 刘鹏飞廖奇志王金珠王玲侯长军
-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病原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