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北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底节脑出血患者HbAl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入院时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良好组40例,一般组51例,较差组42例,记录各组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出血量,入院30天时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各组记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差组的入院意识状态、出血量、30天时的并发症出现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另外两组差,另外两组中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一般组较差(P <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及早期预后呈相关性,水平越高,患者入院时的病情越重,其早期预后越差。
- 张瑜孙文涛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神经功能
- 低温液体灌注产生亚低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用冷敷的方法止痛;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将深低温(体温降至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手术中,以保护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室颤、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出血等,故已很少被临床采用。近年来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已被众多动物实验所证实,在临床方面,尤其是发现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1.9℃)的保护作用之后,应用逐渐增多。亚低温(我国学者将轻度低温和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被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1]、心肺复苏后脑保护[2,3]、脑外伤[4,5]及脑卒中[6~8]等领域。有些医学中心还把亚低温作为动脉瘤手术中短暂阻断脑血流时常规脑保护措施[9,10]。同时亚低温也已被推荐为室颤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保护措施[11]。这些领域要求短时间内降至目标温度。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目前临床及实验中所应用的低温方式主要为全身亚低温,如降温毯、冰袋[12,13]等,这些方式降温效率低,不易迅速实现亚低温,而且全身低温可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紊乱、肺感染、凝血功能障碍[13]等。其他方式包括冰帽局部降温、硬膜下腔注入低温盐水[14]、通过外周静脉注入低温生理盐水[15~17]等。其中低温液体或自体血液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降温方式,前者现已应用于临床,后者则由于创伤大而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 杨大伟靳春杰张士俊吕苓甫李宏伟孙文涛
-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神经介入
- 舒脑欣滴丸联合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洛美利嗪胶囊,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舒脑欣滴丸,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评分,PSQI、SF-36和VAS评分,血清环氧化酶-2(COX-2)、溶血磷脂酸(LP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烷素2(TXB2)和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症候评分、PSQI和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COX-2、LPA、S-NSE、Hcy、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杨大伟孙文涛聂朝晖
- 关键词:舒脑欣滴丸偏头痛环氧化酶-2溶血磷脂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 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实践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去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实施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4个月,观察组良好34例(45.3%)、中残25例(33.3%)、重残7例(9.3%)、植物生存3例(4.0%)、死亡6例(8.0%);优于对照组的良好22例(37.3%)、中残18例(24.0%)、重残12例(16.0%)、植物生存7例(9.3%)、死亡16例(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的GOS评分为(15.6 ±2.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 ±2.1)分,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充分减压法开颅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充分降低颅内高压,相比于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具有较少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大力推广.
- 杨大伟孙文涛
- 关键词:开颅手术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并发症
- 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入院白细胞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不同白细胞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基底节脑出血的患者135例,依据入院当时检测的白细胞水平分为正常组41例、升高组52例、显著升高组42例,记录各组患者入院当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30d各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出现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对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白细胞水平显著升高组的入院时意识状态、入院30d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较其他两组差,其他两组中以白细胞水平升高组较差。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水平与其入院病情及短期预后呈现相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越高,其入院时病情越重,且短期预后越差。
- 孙文涛田竺聂朝辉舒开丽
- 关键词:白细胞基底节脑出血预后
-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体内脓毒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120只,清洁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以及假手术组(n=20),第2组中包括血必净治疗组(n=40)和非治疗组(n=40)。脓毒症大鼠模型是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ecum ligation perforation,CLP)法制作而成。分别于手术后6、12、24、72 h处死各组大鼠,测得各组大鼠体内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介质的表达。【结果】ADM、TNF-α以及IL-6在对照组中的表达要明显低于脓毒症模型组。脓毒症模型组内血必净治疗组大鼠ADM、TNF-α以及IL-6的表达水平均较非治疗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模型组中血必净治疗组与非治疗组肺湿/干比值分别为1.52和2.30。对照组与脓毒症模型组肺湿/干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静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体内的TNF-α、ADM以及IL-6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必静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王延民孙文涛张士俊吴焕成金占奎胡群亮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脓毒症大鼠肺部感染疗效分析
- 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32例,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及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血糖正常组40例,血糖升高已确诊糖尿病组42例,血糖升高未确诊糖尿病组50例,均记录各组入院时的血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出血量及破入脑室发生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入院后30 d时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比较各组入院时血糖水平与上述各项结果和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入院时血糖水平、GCS、平均出血量、破入脑室发生率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率比较以血糖升高且确诊糖尿病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已确诊糖尿病组比其他两组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长(P<0.05),术后肺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肾衰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相关性,高血糖且确诊糖尿病者病情最重,其短期预后也最差;糖尿病可能是决定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关键因素。
- 孙文涛刘立生江荣才
-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血糖预后
- 神经外科手术挂式器械盒
-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手术挂式器械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限位板、保护垫和夹持固定装置,限位板设置在盒体顶部,限位板不少于两个,纵向设置且不相互接触,每一个限位板上均设有限位孔,每一层限位板上的限位孔位置对应;保护垫设...
- 王延民胡群亮孙文涛张士俊吴焕成
- 文献传递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创伤后神经再生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补充替代受损的细胞,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对神经干细胞及其相关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修复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NSCs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产生外源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重新连接已断的神经元回路。此外,NSCs还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抑制神经再生阻碍因子等作用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从而恢复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杨大伟靳春杰吕苓甫张士俊李宏伟孙文涛
- 关键词:脊髓创伤神经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