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盆底
  • 2篇子宫
  • 1篇电刺激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疾病
  • 1篇诊治
  • 1篇诊治体会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电刺...
  • 1篇手术
  • 1篇尿量
  • 1篇排便
  • 1篇排便困难
  • 1篇盆底功能
  • 1篇盆底功能障碍
  • 1篇盆底功能障碍...
  • 1篇盆底功能障碍...
  • 1篇盆底肌
  • 1篇盆底肌力

机构

  • 4篇保定市第三中...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4篇张斌
  • 2篇李英惠
  • 2篇李晶
  • 2篇刘艳娟
  • 1篇杨景伟
  • 1篇高宝刚

传媒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年人闭合性结肠损伤的早期诊治体会
2011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闭合性结肠损伤的早期诊治。方法 2007~2009年,我院收治较典型的老年人闭合性结肠破裂患者6例,研究其早期的诊治。结果术后死亡1例,肠瘘1例,切口感染2例,无明显并发症2例。结论结肠损伤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明显而使其成为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的腹腔空腔脏器损伤之一,而老年患者则存在症状更隐秘、发展更迅速、后果更严重的特点,其早期诊治对预后起了关键作用。
张斌
关键词:老年人
肛门手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2011年
目的探索肛门手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避免排便困难发生的系统干预措施。方法对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肛门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比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对术后排便困难的影响。结果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肛门术后患者的排便情况。结论肛门手术后患者排便常会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常规对术后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排便困难的发生或降低对患者的影响。
张斌高宝刚
关键词:肛门手术后排便困难
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预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术后PF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PFD组和PFD组。对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预测因子根据回归系数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评价系统,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其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FD 52例,占比57.78%,无PFD 38例,占比42.22%。两组年龄、超重或肥胖、孕次、产次、吸烟或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4.665,95%CI:1.411-15.419)、超重或肥胖(OR=8.415,95%CI:1.789-39.583)、孕次>2次(OR=3.525,95%CI:1.131-10.988)、产次>2次(OR=4.904,95%CI:1.399-17.191)、吸烟或饮酒(OR=7.846,95%CI:1.542-39.917)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危险评分系统,其中年龄>45岁、孕次>2次、产次>2次为1分,超重或肥胖、吸烟或饮酒为2分。评分系统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72-0.934),以8.94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和8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4.4,P=0.479。结论年龄>45岁、存在超重或肥胖、孕次>2次、产次>2次、存在吸烟或饮酒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对于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刘艳娟张斌王慧敏李晶李英惠熊俊坤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OC曲线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锻炼组与联合组,各55例。康复锻炼组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组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2组漏尿量,盆底肌力,盆底功能问卷简表(PFIQ-7),性生活质量问卷及PISQ-12评分。结果与康复锻炼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漏尿量均明显低于康复锻炼组(P<0.05);2组术后3个月盆底肌力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盆底肌力等级明显优于康复锻炼组(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2组术后3个月PFIQ-7评分、性生活质量问卷及PISQ-12评分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明显高于康复锻炼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锻炼用于子宫切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减少漏尿量,提高PISQ-12评分,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李晶杨景伟李英惠刘艳娟赵志宏张斌
关键词:子宫切除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