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胃溃疡出血穿孔并胃十二指肠瘘一例被引量:14
- 2016年
- 患者男,46岁,主因“头晕、乏力3d ,黑便4h”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双下肢无力,偶有出汗,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 张军鹏党学峰郭静贤侯大乔
- 关键词:穿孔双下肢无力头晕
- 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重度糜烂性胃炎并发消化不良疗效及对患者肠胃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分析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重度糜烂性胃炎并发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重度糜烂性胃炎并发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肠胃功能、疗效情况。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肠胃鸣时间及腹痛腹胀消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7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胶囊具有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增加胃黏液、抗溃疡等作用,可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糜烂等现象,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肠胃功能,改善患者消化不良。
- 贺继东张军鹏董丽娟党学锋王莉
- 关键词:替普瑞酮奥美拉唑胶囊肠胃功能
- 循环肿瘤细胞在胃癌临床分期判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胃癌临床分期判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1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anPatrolTM CTC-二代捕获技术检测外周血CTCs,并根据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进行CTC分型,分析CTCs数目及分型与胃癌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CTCs检测均为阴性;胃癌组中,CTCs阳性者117例(90.0%),其中CTCs均数为5(0~42):上皮型均数为1.8(0~20)、混合型均数为3.5(0~42)和间质型均数为1.5(0~8);CTCs检出率在不同T分期、N分期和AJCC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分型在不同N分期和AJCC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胃癌患者CTCs检出率和CTCs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截至随访终止日期,所有胃癌患者均未失访;117例CTCs阳性胃癌患者中45例进展,72例未进展;40例死亡,77例生存;13例CTCs阴性胃癌患者中,2例进展,11例未进展;1例死亡,12例生存;CTCs阴性胃癌和CTCs阳性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85%vs 62%)和总生存率(92%vs 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胃癌患者中,CTCs上皮型、混合型和间质型的无进展生存率(84%vs 69%vs 32%)和总生存率(94%vs 73%vs 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CTCs检出率高,且具有不同分型,CTCs与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 刘霞董丽娟张军鹏贺继东薛海兰王顺
- 关键词:胃癌疗效总生存率
- 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0.2 g/次,3次/d ,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10 g/次,加水300~400 m L服用,2次/d;对照组50例:马来酸曲美布汀0.2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部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6%,90%。2组粪便性状分型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腹部症状及便秘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张军鹏郭静贤侯大乔
- 关键词:便秘肠易激综合征马来酸曲美布汀
- 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
- 目的对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名2010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 张军鹏侯大乔
- 关键词: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文献传递
- 天麻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精神心理症状的效果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天麻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选择伴焦虑、抑郁症状的FD住院病人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和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0.6g,每天1次,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253~10.382,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7.132~9.560,P<0.05)。结论天麻素对FD病人的焦虑、抑郁精神心理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高英景富春张军鹏
- 关键词:天麻甙
- 平胃散联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及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研究平胃散联合六君子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2~01/2015~12收治的诊断明确的1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治疗原则,通过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平胃散治疗组、六君子汤治疗组及平胃散联合六君子汤治疗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病理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平胃散联合六君子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平胃散治疗组(80.56%)和六君子汤治疗组(6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程度优于单用平胃散组、六君子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5.56%,低于平胃散治疗组(25.00%)和六君子汤治疗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联合六君子汤,相互作用,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单一方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疗效明确,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张军鹏
- 关键词:平胃散六君子汤慢性萎缩性胃炎
- 胃癌患者原发病灶的组织学评价与新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病灶的组织学评价与新辅助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117例Ⅱ~Ⅲ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进行CT、消化道造影或内镜检查进行肿瘤化疗应答性评估,并根据手术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化疗反应性评估。以Kappa系数(κ)分析不同评估方式对化疗反应性评估的一致性。通过5年生存率判断不同评价方式下的化疗反应性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分别有38例(32.5%)、78例(66.7%)、43例(36.8%)患者被认为是CT、消化道造影或内镜评价、组织学评价下的化疗应答患者。原发病灶的组织学评价与CT、消化道造影或内镜评价的相关性较差(κ系数分别为0.10和0.19)。CT评估化疗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60个月、化疗无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76);消化道造影或内镜检查评估化疗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60个月、化疗无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239)。组织学评估化疗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60个月,而化疗无应答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2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组织学评价下的化疗无应答(HR=4.021,95%CI为1.548~8.767,P=0.002)、消化道造影或内镜检查评价为化疗无应答(HR=8.210,95%CI为4.333~17.980,P<0.001)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型胃癌(HR=0.241,95%CI为0.080~0.871,P=0.019)是胃癌患者生存率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原发病灶组织学评估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应答程度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生存。
- 郭萍张军鹏贺继东
- 关键词:预后
- 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和渭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6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结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同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三组血清miRNA-767-3p水平。对比miRNA-767-3p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人群血清中的差异,分析组织与血清中miRNA-767-3p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767-3p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miRNA-767-3p的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767-3p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中miRNA-767-3p水平呈正相关(r=0.943,P<0.05)。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上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767-3p高表达者总生存期(57.89%vs.81.82%)和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47.36%vs.72.73%)均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9,P=0.001;χ2=6.775,P=0.009)。结论miRNA-767-3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有预后价值。
- 刘霞董丽娟贺继东王谦张军鹏
-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血清miRNA-122检测在乙型病毒肝炎及晚期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索血清mi RNA-122在乙型病毒肝炎及晚期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进行肝穿刺活检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和健康对照者310例。参照201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纤维化分期。RT-q PCR法检测血清mi RNA122,ROC分析mi RNA-122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320例乙肝患者纤维化分期S_(0-1)者98例,S_2者82例,S_3者66例,S4者7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 RNA-122(1.00±0.09)显著低于S_(0-1)(4.76±1.13,t=21.52,P<0.001)、S2(3.97±0.85,t=22.43,P<0.001)、S_3(2.83±0.56,t=20.72,P<0.001)和S_4(2.48±0.41,t=22.34,P<0.001)组乙肝患者。血清mi R122与肝纤维化分期(S0,1,2,3,4)呈负相关(r=-0.328,P=0.033)。AST、HBV-DNA、ALB、PLT、FIB-4、APRI、mi RNA-122是乙肝患者晚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 RNA-122对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乙肝患者的预测价值能效较好(P<0.05),尤其是晚期纤维化组(S_3+S_4组)和肝硬化组(S_4组)能效更佳(AUC>0.700,敏感性和特异性均>70%,P<0.05)。结论血清mi RNA-122可作为乙肝患者无创纤维化评价指标,尤其是针对晚期纤维化乙肝患者。
- 郭萍张军鹏贺继东
- 关键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