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玲
- 作品数:131 被引量:24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药集团医药联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更多>>
- ACE2是ALS严重程度评估的潜在预测因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疾病过程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LS患者(n=25)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者(n=20)临床数据。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ELISA检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ELISA检测结果,并与ALS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了25例AL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ACE2在ALS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ACE2与改良版ALS功能量表评分(ALSFRS-R)评分呈负相关。结论ACE2与AL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ACE2可作为ALS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因子。
- 杨静田梅王亚飞侯谦刘亚玲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肌萎缩侧索硬化
- 不伴感觉神经受累的肯尼迪病5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不伴有感觉异常肯尼迪病的临床特征、血清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以指导临床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经基因明确诊断的肯尼迪病5例,详细询问其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详尽的神经系统查体,收集并分析其实验室检查指标、电生理检查特点,及基因测定AR基因1号外显子CAG重复序列。结果5例患者均无明显阳性家族史,均为男性,平均起病年龄(39.8±7.2)岁,从发病到确诊平均病程(9.0±5.2)年,3例患者起病部位为双下肢近端无力,1例患者为口周及颊部"肉跳"感,1例患者为男性乳腺发育;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舌肌萎缩、舌肌纤颤、四肢近端肌肉无力;5例患者均无临床及电生理测定的感觉异常。结论肯尼迪病是一种累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变性疾病,感觉不受累的患者也应考虑肯尼迪病,确诊依赖基因测定。
- 周晓萌刘亚玲冉冀娜王莹
- 关键词:多系统病变
- 免疫介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神经丝异常的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神经丝(NF)磷酸化及超微结构的特征,探讨免疫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免疫介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 NF 异常聚集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异常磷酸化状态进行研究。结果电镜观察发现免疫后动物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质及轴索近端有神经丝异常聚集;免疫组化证实抗非磷酸化神经丝(SMI-32)抗体阳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个/张脊髓切片)数量(12.00±1.05)与对照组(18.00±1.83)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抗磷酸化 NF 抗体(SMI-31)阳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13.00±1.60)与对照相比(3.23±1.33)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存在类似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丝结构及代谢异常特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 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任爱兵霍会永李春岩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神经原纤维
- 先天性肌强直4族报告
- 2008年
-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女,40岁。于25年前(15岁)始渐行性动作笨拙,未引起注意。后来陆续出现久坐后不能立即站起,静立后不能立即起步,握拳后不能立即松手,咀嚼第一口张口困难。上述症状在寒冷的环境中加重,在夏季或温暖的环境中,或反复运动后减轻。患者生育1男1女,其子于去年(16岁)也逐渐出现相同症状,但不影响生活和劳动,病情进展缓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颅神经阴性,四肢肌里力正常,反射对称(++)。久坐后站立、久立后起步、蹲下起来等动作缓慢。
- 母春华李震中刘亚玲母成贤
- 关键词:先天性肌强直张口困难运动后颅神经
- BTK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AIS患者中的变化及作用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IS)后布鲁顿酪氨酸溶酶(BTK)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作用。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8例AIS患者,另随机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人口学、既往史、NIHSS评分等资料,比较两组BTK、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BTK与NF-κB、NIHSS评分、AIS体积的相关性。结果AIS组BTK、NF-κ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β、IL-6和TNF-α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不明显(P>0.05)。BTK与NF-κB(r=0.828 P<0.01)、AIS体积(r=0.647 P<0.01)以及NIHSS(r=0.498 P<0.01)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AIS患者BTK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与NF-κB、NIHSS评分和AIS体积相关,BTK可能是AIS治疗潜在靶点。
- 王素欢乔会敏范昊龙赵田祎陶美淳侯慧清刘亚玲董惠董梅
- 关键词:核因子-ΚB炎症因子
- 不同年龄阶段泛素蛋白在ICR小鼠海马组织表达特征
- 2011年
-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从而为理解神经变性疾病的年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特异性泛素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年龄组正常健康ICR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泛素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泛素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及HE染色神经元数目均随年龄逐渐减少,泛素蛋白阳性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泛素蛋白在ICR小鼠海马神经元内表达含量不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 李爽白杰谷伟陈霞刘亚玲
- 关键词:泛素阿尔茨海默病
- 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性、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指导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集的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 1±11. 7岁。6例患者既往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史1月~20年,1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发病时随机血糖波动于7~27 mmol/L,5例发病时随机血糖显著升高,2例发病时随机血糖偏高。6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1例未查。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不自主运动。7例患者中,3例头颅CT高密度影CT,4例阴性。2例MRI-T1W1高信号,3例未查,2例阴性。所有患者未复发类似症状,例4患者死于肺癌。结论出现不自主的偏身舞蹈动作的患者,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或入院后查出高血糖,无论头颅CT及MRI有无典型影像学表现,控制血糖后不自主运动消失,均应考虑本病。积极控制血糖,可消除或减少舞蹈症状。
- 聂祥玉张婷周晓萌齐伟静刘亚玲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TMRI
- 中央变异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中央变异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特点。方法分析1例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中央变异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以严重高血压伴肾功能异常为特点,磁共振(MRI)示脑干、丘脑、小脑等多发异常信号伴微出血,DWI等信号ADC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降压治疗后症状消失、病变明显减少,最终诊断为中央变异型PRES。结论不同于经典型PRES(以顶枕叶为主),中央变异型PRES主要累及脑干和基底神经核,临床少见。提高对中央变异型PRES的认识,对疑似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ADC和DWI综合分析信号特点(血管源性水肿),对早期诊断、避免额外侵入性检查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 刘月刘琦刘亚玲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稳定转染TDP-43导致NSC34细胞自噬异常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稳定转染TDP-43对NSC34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稳定转染空质粒的NSC34细胞系(E细胞)和转染TDP-43的NSC34细胞系(TDP-43细胞)。应用CCK-8试剂盒测定两组细胞活力,应用EdU试剂盒测定两组细胞增值能力,应用透射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线粒体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E组细胞相比,TDP-43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增殖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形态异常,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稳定转染TDP-43可导致NSC34细胞自噬异常,线粒体形态改变,降低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
- 杨静刘亚玲李震中李睿张雷杜风萍白琳王亚飞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自噬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浆TDP-43含量及与病程关系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水平,探讨血浆TDP-43浓度变化与ALS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ALS患者和健康人血浆,利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DP-43浓度,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散发性ALS患者血浆中TDP-43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浆中TDP-43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TDP-43是散发ALS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其在ALS患者血浆中含量增加,但与疾病病程无关。
- 王倩张坤西李春岩尹云霞吴东霞刘亚玲张智芳郭艳苏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