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通过界定四链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协同理论的观点,对产业链和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以及四链融合的衍生协同模式进行分析,建立起基于协同效应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以人才链中人力资源在产业链与教育链各节点中的共享和循环为基础,在产业链和教育链各自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链的产出实现衍生协同效应。同时,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建设,从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和协同创新四方面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和对策。
- 王珊珊刘红磊
- 浅析消费者购买动机下的价值创新营销策略
- 2011年
-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制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并且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营销策略。本文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消费者购买动机与产品价值有机结合,提出在营销过程中应引入第三方企业与原有企业共同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使其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确保企业利润,形成消费者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并基于产品价值和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关联性,制定出价值创新条件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 王珊珊
- 关键词:购买动机营销策略
- 四链协同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和运用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分析目前产教融合的现状,明确形成四链协同融合机制的重要作用,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形成四链协同的有效路径,并从教学实施、育人标准、就业条件和制度建设四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 王珊珊刘红磊
- 关键词:扎根理论
- 基于社群营销的网络购物平台推广策略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社群营销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成为新兴的营销模式,深受电商企业的信赖和喜爱。社群营销存在退出社群的成本低,社群稳定性差;社群管理难度大;信息刷新快,有价值信息无法保存等局限性。应通过促销活动积攒人气和保持热度;不断完善推广制度调动群主积极性;以知识营销为背景提高社群成员之间的依存度。
- 王珊珊
- 基于“百万扩招”计划的双主体柔性育人培养模式探讨
- 2021年
- 高职百万扩招从2019年扩招100万到2020年和2021年扩招200万,这项计划的不断推进和扩充,即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重大决策,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既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高职扩招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尚无太多经验可循,建立起高职院校与扩招群体之前的双主体柔性育人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和考评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建议。
- 王珊珊刘红磊
- 关键词:双主体
- 浅析消费者购买动机下的价值创新营销策略被引量:1
- 2011年
-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制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并且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营销策略。本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消费者购买动机与产品价值有机结合,提出在营销过程中应引入第三方企业与原有企业共同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使其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确保企业利润,形成消费者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并基于产品价值和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关联性,制定出价值创新条件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 王珊珊
- 关键词:企业营销策略消费者需求购买动机企业利润新经济条件
-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基于49份产业学院建设案例的质性分析
- 2025年
-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对49份产业学院建设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文章首先回顾了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政策发展,分析了产业学院的建设现状,通过对产业学院内涵的界定,选取了49个典型案例进行质性分析,运用扎根理论、Nvivo 11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和分析,提炼出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研究发现,产业学院建设需要共建校企联合、1+N多元主体的育人机制;共设“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共创科研互助、产教融合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以及共筑高质量就业、加强人才产业契合度的培养平台。
- 王珊珊刘红磊
- 基于OBE理念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被引量:28
- 2018年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创新创业能力是否获得了提升,采用传统的课程成绩来评价显然不够科学和完善。因此,文章以OBE理念为核心,分析了学生从获得或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后的结果出发,从创业型企业成立的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具体建议。
- 王珊珊孟祥欣
- 关键词:创新创业
- 疫情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及行业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建设研究——基于天津市医药行业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疫情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为行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建设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在线发放问卷,调研天津市医药流通企业中的销售岗、售后服务岗、仓储岗等现有工作岗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情况,以及疫情之后企业在工作岗位需求量、岗位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天津市医药流通企业现有工作岗位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物流及配送方面仍需加强,在医药服务和医药电商方面有新机遇和新发展;行业高职院校在药品销售、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匹配度较高,但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医药物流专业课程设计要以解决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医药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要顺应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应开展医药流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 王珊珊刘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