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勇

作品数:40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高职
  • 18篇院校
  • 17篇高职院校
  • 9篇思政
  • 8篇教育
  • 8篇课程
  • 7篇通识
  • 7篇工匠
  • 6篇通识课
  • 6篇通识课程
  • 5篇德育
  • 4篇德育功能
  • 4篇文化
  • 4篇高校
  • 3篇电气
  • 3篇思政理论
  • 3篇思政理论课
  • 3篇通识教育
  • 3篇通识教育课程
  • 3篇理论课

机构

  • 35篇湖南电气职业...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怀化学院

作者

  • 35篇刘小勇
  • 9篇匡翠芳
  • 4篇严俊杰
  • 1篇刘碧霞
  • 1篇彭希林
  • 1篇王松平
  • 1篇罗美霞
  • 1篇谭元发
  • 1篇黄河
  • 1篇李宇飞
  • 1篇段慧兰
  • 1篇文婷
  • 1篇胡吉
  • 1篇吴敏

传媒

  • 4篇文教资料
  • 3篇科教导刊
  • 2篇黑龙江教育(...
  • 2篇机械职业教育
  • 2篇延安职业技术...
  • 2篇职教通讯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决策与信息
  • 1篇张家口职业技...
  • 1篇南宁职业技术...
  • 1篇九江职业技术...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江苏经贸职业...
  • 1篇广东交通职业...
  • 1篇湖北成人教育...
  • 1篇职大学报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管理观察
  • 1篇科学大众(智...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思政宣传教育用可调式宣传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思政宣传教育用可调式宣传栏,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上焊接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顶部中心位置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嵌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顶部焊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直径小于固定盘的直径,所述转...
刘小勇
文献传递
略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被引量:1
2017年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是时代的呼唤,怎样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为高职德育提供新内容,形成新格局,在德育中探求“工匠精神”的路径,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全新课题。文章对高职院校开发和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探索,对开发和运用提出了把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案,尝试寻找有效路径。
刘小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扎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路径探析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重新审视、梳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实现方式,积极探索"让学生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户’高职院校、扎根思政课堂、深入学生心中"的新路径、新思路:转变教育理念,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开发"三合一"的思政课特色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意识;提倡文化自觉,构建激励、多元、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
匡翠芳刘小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堂
浅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3
2017年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通过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传播的校园“匠心文化”,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匠精神”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基于“工匠精神”践行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刘小勇段慧兰罗美霞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探赜
2025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打造全时空“智能场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教育者充当“智能助理”、为学生创设“智能学伴”、为管理服务提供“智能管家”,这些应用显著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但人工智能的应用只有始终遵循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持主流价值观的生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等内在要求,才能确保技术赋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契合。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嵌入,也会引发多元化信息冲击教育者权威、泛智能应用消解学生的主体性、思政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以及法律与伦理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挑战。鉴于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升教育主客体智能素养,培育适应赋能“新主体”;构建可靠的原创数据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新引擎”;以主流价值引领算法设计,确立风险防范“新主张”;创设人机一体化教育平台,构建智慧思政“新生态”。
刘小勇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智能思政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5年
智能思政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而催生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法、路径等要素的系统性变革和重构。高校在构建智能思政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其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规则逻辑,从推动智能思政治理工作协同联动,聚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智能化变革,打造元宇宙时代智能思政教育新空间,化解智能思政教育潜在的伦理风险等维度探寻智能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
刘小勇
关键词:人工智能逻辑
“课程思政”理念下通识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论略被引量:5
2022年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面临着许多教育教学问题。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发展、协同发展。在“课程思政”理念之下,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将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协调组合,以便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刘小勇黄对娥严俊杰王松平
关键词:通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基于重要性差异分析的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构建
2020年
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培养"完整的人",践行通识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划分通识课程领域的基础上,从实证调研切入,运用单因素综合模糊评价法确定各通识课程领域的重要性,重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提供保障。同时,为提高通识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必须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通识教育意识,建立高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运行机制,改革课程体制和课程设置模式,鼓励教师开展通识教育研究与教学。
刘小勇严俊杰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外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理应顺应趋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并开展通识教育。为此,可基于美国社区学院和中国港台技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形成建立清晰的通识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三步走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路径,进一步促进并完善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刘小勇楚丙奇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
“互联网+高校思政生态课堂”模式建构路径探析
2020年
课堂生态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中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高校思政生态课堂"模式建构的实践价值、可行性、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高校思政生态课堂"模式建构的实现路径:一是倡导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构建师生和谐的情感课堂;二是强调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构建生生平等的人文课堂;三是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观,构建合作探究的兴趣课堂;四是树立高效科学的教学评价观,构建多元评价的差异课堂。
匡翠芳刘小勇
关键词:高校思政生态课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