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安阳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化疗
  • 4篇蛋白
  • 4篇晚期
  • 4篇细胞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胃癌
  • 3篇疗效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肝癌
  • 2篇单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栓塞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6篇安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6篇任超
  • 8篇凡治国
  • 3篇马华兵
  • 3篇李志平
  • 3篇杨瑞梅
  • 3篇蒋明
  • 2篇夏金
  • 1篇王静
  • 1篇杨俊红
  • 1篇崔东海

传媒

  • 3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患者共42例,分析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动静脉瘘口闭合状况、肝肿瘤内碘油沉积状况、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手术后生存状况。结果 42例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瘘口基本闭合良好;肿瘤内碘油沉积状况良好;患者腹水、消化道出血、纳差、腹泻临床症状减轻;手术后生存率3个月为100%,8个月为83.33%,18个月为71.43%,30个月为23.81%。结论手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采取有效的方法封闭动静脉瘘口,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蒋明马华兵杨瑞梅凡治国任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科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同期45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接受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比较2组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及血清CEA阳性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前后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及血清CEA阳性表达转阴情况,以及两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及血清CE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手术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eptin基因甲基化、血清CEA表达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两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血清CEA单独检测,且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CEA,P<0.05。结论: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或可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的监测潜在指标,与血清CEA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价值更高。
任超
关键词:结直肠癌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DSOX化疗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式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胃癌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SOX)化疗患者应用PDCA循环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胃癌根治术后DSOX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PDCA循环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per疲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干预用于胃癌根治术后DSOX化疗患者中,可加速病情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高梦潘洁于然曹萍萍任超
关键词:胃癌
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试验组将氟尿嘧啶替换为替吉奥胶囊,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管因子及细胞侵袭因子水平;比较两组生存状态及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IGF-1、VEGF、MMP-9、MMP-2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年生存率及生存周期分别为75.61%、11.32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60.98%、7.212个月(P<0.01);干预后试验组1年未进展率及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8.29%、10.317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6%、8.092个月(P<0.01)。治疗期间,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19%、14.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41.46%(P<0.05)。结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以降低晚期胃癌患者血管因子及细胞侵袭因子水平,改善其生存周期,不良反应低,安全性好。
任超
关键词: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
脾多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脾多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pDC,用脾多肽刺激pDC 5 d,显微镜观察p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型,扫描电镜观察pDC超微结构,不同浓度的脾多肽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DC上清液中干扰素-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以35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脾多肽处理后,pDC的表面突起逐渐明显,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突起明显变长呈成熟特征;各浓度脾多肽组pDC上清液中IFN-α、TNF-α、IL-6水平均较脾多肽0 mg·L^(-1)组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明显,各浓度脾多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脾多肽组pDC细胞的CD11c、CD80、CD86表达阳性率均较脾多肽0 mg·L^(-1)组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脾多肽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明显,各浓度脾多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可以有效增强NHL患者pDC的功能,对其分化成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凡治国李志平崔东海任超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利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不同方案化疗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7,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和观察组[n=43,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泼尼松(R-CD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ORR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热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存在B症状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R-CDOP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Ann Arbor分期、IPI评分、B症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凡治国杨俊红任超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00例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影响肝癌治疗的有关因素。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和五年生存率依次是75.6%、48.7%、23.6%、9.5%和7.9%。结论 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明显的疗效。
蒋明马华兵杨瑞梅凡治国任超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本院的100例晚期食管患者,按照区段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应用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联合组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 4阳性T淋巴细胞(CD+4)、CD 8阳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HMGB1、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均有下降,联合组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CD+4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更高(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均有上升,但联合组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后,联合组疗效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差异(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用药提供参考。
原园任超杨许
关键词:铂类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
肝癌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采用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为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收治的PHC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3D-CRT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29.63%),1年内观察组患者生存率(60.71%)明显优于对照组(2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缓解。结论 PHC采用TACE联合3D-CRT进行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蒋明马华兵杨瑞梅凡治国任超
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药联合小檗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药——LY294002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联合小檗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AKT、cyclin D1、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小檗碱作用浓度的增加,DU145细胞的增殖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小檗碱与LY294002联合处理对DU14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较相同浓度小檗碱单独处理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DU145细胞的凋亡率增高(P﹤0.05),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P﹤0.05),PI3K、p-AKT、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小檗碱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小檗碱+LY294002组DU145细胞的凋亡率增高(P﹤0.05),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P﹤0.05),PI3K、p-AKT、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DU145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采用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能够明显增强小檗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凡治国李志平任超
关键词:小檗碱LY294002前列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