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光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手术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胫骨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脊柱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压缩骨折
  • 1篇鹰嘴
  • 1篇鹰嘴骨折
  • 1篇有效性
  • 1篇原因及治疗
  • 1篇折手
  • 1篇止点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机构

  • 9篇北京市平谷区...

作者

  • 9篇陈小光
  • 2篇张德光
  • 1篇刘福全
  • 1篇陈阳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CL胫骨止点与CR假体的匹配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PCL胫骨止点相关数据测量,为CR类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胫骨端保留后交叉韧带骨岛部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随机选择本院门急诊100例成年人(男50例,女50例,无膝关节病变、损伤、畸形)的大致正常右膝关节磁...
陈小光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90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 3 月、6 月跟骨结节关节角( Bohler 角)、跟骨交叉角( Gissane)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术前、术后 3 月、术后 6 月两组Bohler 角、Gissane 角、AOF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 7d V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4 d、术后 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44%,显著低于对照组 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均良好,可实现 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功能的恢复,但跗骨窦入路更具微创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更高。
陈小光陈亮陈阳
有关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探讨
2015年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在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选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3例,仅选用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VAS(视觉模糊评分法)评分与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在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陈小光
关键词:中药疗效
半髋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半髋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受半髋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0例进行比较:A组于切皮前静脉输入氨甲环酸1g,B组于切皮前静脉输入0.5g、手术结束时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0.5g,夹毕引流管2小时,C组于手术结束时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1g,夹毕引流管2小时,D组术前输入等量生理盐水100ml,比对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且A、B组术中出血量较C、D组少;与D组比对,A、B、C三组术后24小时与48小时引流量、总红细胞丢失量、输血率均明显较少。四组的DVT及PE发生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对则没有没有差异(P>0.05)。结论将氨甲环酸应用在半髋置换术中止血安全、有效,且采用静脉联合关节腔给药方式,效果更好。
陈小光
关键词:半髋置换术氨甲环酸安全性
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照术后有无发生VTE为指标,划分为对照组(无VTE,50例)研究组(有VTE,5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男性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年龄≥60 y比率、BMI> 24 kg/m2比率、合并糖尿病比率、合并高血压比率、全身麻醉比率、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比率、手术时间≥2 h比率以及手术输血史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创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 y、BMI> 24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后卧床时间≥5 d、手术时间≥2 h以及有手术输血史,临床需加强预防,以降低术VTE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张世民张德光杨春雨陈亮陈小光
关键词:脊柱创伤静脉血栓栓塞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3例,甲组应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乙组应用改良张力带治疗,丙组应用异形接骨板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与丙组优良率(96.67%)、(93.75%)显著高于甲组(80.65%),三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鹰嘴骨折应用异形接骨板与改良张力带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陈小光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方式
MRI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探讨术前用三维CT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后,应用MRI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4例,术前应用三维CT检查扫描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同时应用MRI评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程度。结果 MRI诊断膝半月板损伤98例,MRI检查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6.29%、71.43%、89.32%。MRI显示半月板损伤程度,Ⅰ度15例,Ⅱ度45例、Ⅲ度38例。根据CT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Ⅱ型半月板损伤Ⅱ度百分比为69.57%和58.62%,Ⅴ型和Ⅵ型半月板损伤Ⅲ度百分比为61.54%和64.29%。结论 术前CT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应用MRI可了解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
刘卫国陈亮陈小光张世民张剑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膝半月板
两种术式治疗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效果比较
2018年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6例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A组(实施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n=41)及B组(实施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治疗,n=45),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量表(ODI)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VAS、ODI评分明显降低,B组的改变较A组更显著(P<0.05);术后B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88.89%)高于A组(70.73%),并发症发生率(4.44%)均低于A组(19.51%)(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术治疗PDF性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的疗效好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陈小光
关键词:椎体骨折神经损害椎体成形椎板切除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陈小光刘福全张德光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