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评价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使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8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为MP组,再选择健康儿童6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P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LR、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MLR诊断MP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6和0.607。NLR和MLR均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LR是住院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B=4.974,β=0.292,P=0.008),但NLR和MLR与肺外损伤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NLR和MLR是儿童MP肺炎中具有成本效益的新型炎症标志物,可辅助用于评估儿童MP肺炎的病情。
- 温涛袁麒儿曹亦陶汤嘉麒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抗感染、平喘、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改善患儿气喘和咳嗽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温涛
-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
- 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激素治疗效果,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进行效果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经过治疗后有关治疗症状、治疗时间、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好,临床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效果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减轻机体损伤有明显效果。
- 温涛
- 关键词:激素支原体肺炎糖皮质激素
- 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6例临床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学标本进行MP IgM和MP IgG联合检测 ,同时在患儿病程的不同时期 ,分别测定血清标本MP IgM和MP IgG。结果 患者组MP IgM和MP 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P IgM在第 1周内的患者中 ,检出率为 11.2 4% ,而MP IgG只有 1.2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周后 ,MP IgG检出率稍高于MP IgM ,持续时间长。结论 IgM和IgG联合检测 ,减少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漏诊、误诊 。
- 温涛赵坚敏
- 关键词:IGMIGG小儿支原体肺炎
- 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8例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对比观察患儿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喘息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 刘常青温涛徐晓燕顾志琴
- 关键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