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注射VEGF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静脉注射与颅内注射3种不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给药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前4组大鼠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前3组大鼠造模后即刻、24h、48h分别于鞘内、颅内、静脉注射10ngVEGF。造模后12h、3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后3、7、14d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8因子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VEGF在再灌注后3d、7d、14d依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1;造模后3、7、14d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高于静脉注射组、手术组.而静脉注射组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手术组大鼠梗死半影区F8因子在再灌注后3d、7d、14d依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7d鞘内注射、颅内注射组、静脉注射组、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半影区F8因子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造模后14d鞘内注射组、颅内注射组大鼠F8因子的表达高于静脉注射组、手术组.而静脉注射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vEGF给药途径都可以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支循环形成.但鞘内注射与颅内注射这两种途径的干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 宋学萍孙盛同郭阳邓月香周俊球王艳彭勃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鞘内注射
-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中表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规律。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随机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假手术(SH)组和手术(OP)组,OP组又分为再灌注6 h,12 h,1 d,3 d,7 d,14 d六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方法对模型予以评价。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梗塞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及F8因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SH组无VEGF表达,OP组梗塞中心及半影区VEGF 6 h有表达,3 d达高峰期,7d后下降;而表达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3 d开始明显增多,7 d达高峰,14 d后下降。OP组F8因子(各大文献中均无F8因子的中文名字)在梗塞中心及半影区表达24 h开始减少并进行性下降,7 d周边区表达开始增加,14 d持续增多。结论 MCAO大鼠梗塞中心及半影区VEGF表达3 d达高峰期,7 d开始下降,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出现晚,7 d达高峰;F8表达7 d开始增加,14 d持续增多。
- 宋学萍孙盛同杨俊邓月香彭勃王艳周俊球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
- MELAS伴反复发热三例被引量:2
- 2019年
-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疑难病,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表现复杂多变,临床易误诊。有文献报道,部分患者以发热、头痛起病。MELAS出现发热的机制可能与感染和癫痫发作有关,也可能为病变累及下丘脑。该文报道了MELAS伴反复发热的3例患者,其均有抽搐发作病史,初诊时均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均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MELAS,经抗癫痫、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 彭勃孙盛同刘大伟
-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