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利民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阳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重型
  • 4篇术后
  • 4篇重型颅脑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2篇引流
  • 2篇损伤术后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颅脑损伤术
  • 2篇颅脑损伤术后
  • 2篇并发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 1篇导板
  • 1篇定向手术

机构

  • 11篇安阳市中医院
  • 2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安阳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杨利民
  • 2篇范海霞
  • 1篇王景顺
  • 1篇何源

传媒

  • 6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和氧代谢与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清S-100β和氧代谢与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T_0)、术毕(T_1)、术后3d(T_2)时测定患者的动脉领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_2)及血清S-100β水平,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3d和5d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n=30)和非POCD组(n=30)。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 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d和术后5d均较术前和术后1d降低(P<0.05),且低于非POCD组(P<0.05);而S-100β水平术毕(T_1)较术前(T0)升高,术后3d(T2)S-100β水平仍较术前升高(P<0.05);且POCD组术后3d(T2)S-100β较非POCD组升高,非POCD组术后3d(T_2)S-100β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T_1、T_2时Dajvo2、CERO2均较T0降低(P<0.05);与非POCD组相比,POCD组T_1、T_2时Dajvo2、CERO_2均升高(P<0.05)。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血清S-100β和氧代谢存在明显关系,需改善脑动脉瘤夹闭围术期氧代谢及S100β水平,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杨利民
关键词:脑动脉瘤夹闭术S-100Β氧代谢
浅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盐耗综合征诊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补钠补水的方法治CSW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3例死亡,22例血钠恢复至正常范围(140±5)mmol/L,无补液补钠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脑性盐耗综合征具有时限性,在积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同时监测血钠、中心静脉压、血渗透压、尿钠及尿量具有重要意义。及时补液补钠可有效纠正低血纳和血容量不足。
杨利民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盐耗综合征诊治
MRI不同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及SWI检查,以病理分级结果为标准,评估MRI常规序列、SWI序列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SWI序列术前分级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为77.50%(31/40),明显高于MRI常规序列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WI序列,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提高,脑胶质瘤肿瘤内微出血体积逐渐增大(P﹤0.05),肿瘤内小血管数目逐渐增多(P﹤0.05)。结论 SWI序列在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特征表现,可作为MRI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以提高术前分级符合率。
杨利民范海霞王景顺
关键词:脑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重症脑干出血19例的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M2000型立体定位头架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19例,观察其疗效。其中男11例,女8例,49~71岁,平均58.5岁,中脑血肿8例,桥脑血肿6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Glasgow昏迷量表(GOS)评分7~8分者9例,5~6分者6例,3~4分者4例,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范围为4~62 h,平均35 h,出血量8~30mL。结果:15例好转,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方法。
杨利民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引流脑干出血
中、重型脑挫裂伤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中、重型脑挫裂伤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重型脑挫裂伤51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3例行早期手术干预,于6~12小时内及时行开颅清除血块及碎裂失活脑组织,去除骨瓣减压,另一组28例给予脱水降颅压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组的愈后疗效高于手术组的愈后疗效。结论:中、重型脑挫裂伤,早期在应用适当药物,严格控制症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时应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从而提高脑损伤的疗效。
杨利民
关键词:脑挫裂伤
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患者行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6.36%,治疗效果显著,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脑积水临床治疗中,采用脑室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杨利民
关键词:脑室镜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
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清除血肿及大骨瓣减压进行处理;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幕裂孔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环池显露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44.07%(P<0.05);观察组环池显露率77.97%,明显高于对照组61.0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明显低于对照组27.12%(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效果确切,环池显露率高,减压更为充分,脑疝组织解剖复位佳,有效的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杨利民
关键词:去大骨瓣减压天幕裂孔切开重型颅脑损伤脑疝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
2017年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术后意识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侧皮骨瓣开颅术,观察组给予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比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好转率(79.31%)高于对照组(6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的GC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的GCS评分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确切,减压更为充分,能够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提高生存率。
杨利民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5例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使用药物后或经过血液透析后尿量增多,肾功能恢复;2例血液透析维持,脑疝形成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结论:脑出血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出血量、出血部位、长时间使用大剂量脱水药物或肾毒性药物、患者肾脏功能减退有关,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杨利民
关键词:脑出血肾功能衰竭
3D建模联合3D打印导板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3D建模联合3D打印导板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3D建模联合3D打印导板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拔管前残余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建模联合3D打印导板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效果。
杨利民何源索治国范海霞危保松孙艳宾李小艳
关键词:3D建模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