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关怀 轻松度过更年期
- 2025年
-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生命中必经的一个自然生理过渡阶段。通过科学的健康指导与细致人微的自我呵护,女性能够有效应对更年期带来的身体挑战,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认识更年期:生命的自然过渡更年期的定义与分期更年期,医学上称为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每一阶段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与变化。
- 寇莉
- 关键词:更年期自我关怀围绝经期
- 分层干预措施在预防因不同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分层干预措施在预防因不同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妇科因不同良性疾病最终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手术347例,开腹手术165例。根据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将术后患者分为低危组219例采取自主活动;中危组234例术后返回病房后开始双下肢气压泵治疗,1次/8 h,30 min/次,直至自主离床活动;高危组59例除气压泵治疗外,术后1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0 U/kg,持续用药至出院时。对比分层干预措施在不同手术入路下因不同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采取分层干预措施后,低、中、高危3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 74%、2. 14%、3. 3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手术入路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因盆腔炎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为8. 89%,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次为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患者为5. 56%,而术前无合并症、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分层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盆腔炎性疾病、手术时间>3 h以及围术期输血治疗的患者术后应高度重视静脉血栓的预防。
- 张亚红寇莉
-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
- 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的96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有46、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活血汤(首乌、夏枯草、鸡血藤、泽兰、金银花、延胡索、郁金、乳香、血竭、没药、丹参、玄参)灌肠治疗。分别检测TNF-α、IL-17、CRP,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IL-17、CR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7、CRP较治疗前均存在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7、CRP较对照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BP、GH、MH三个维度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P、GH、VT、SF、RE、MH较常模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可有效减轻慢性盆腔炎的炎性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 寇莉段钊
-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清热解毒剂灌肠
-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研究高强度超声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雌激素受体(E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或HIFU治疗(HIFU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HIFU组恢复自主活动时间(0.6±0.2d)、住院时间(4.5±1.1d)、出血量(0)均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抗穆氏管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ER、Bcl-2阳性表达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并发症率HIFU组(36.0%)低于对照组(56.0%)(P<0.05),术后1年内复发率两组(2.0%、6.0%)无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 寇莉敬源张亚红
- 关键词:子宫肌瘤
- 剖宫产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要求终止妊娠10周内的512例剖宫产瘢痕子宫妇女的人工流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距离剖宫产时间<1年者术后残留率明显高于≥1年者;因宫颈因素行剖宫产者人工流产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因素;随妊娠周数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残留率增高,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位置异常是导致手术困难的因素,尤其是宫颈、宫体角度<90°者手术时间延长、残留率增高,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增多,残留率升高且手术时间延长;宫底部孕囊术后宫腔残留率最高。结论影响剖宫产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相关因素有:距离剖宫产时间、剖宫产原因、宫颈与宫体角度、妊娠周数、既往孕产史及孕囊位置,其中妊娠周数及宫颈与宫体角度是影响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关键因素。
- 张亚红敬源蔡毅君寇莉
- 关键词:瘢痕子宫人工流产
- 揭秘月经背后的故事
- 2025年
- 月经的定义与基本知识 月经周期通常是从一个月经期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到下一个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这一周期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28 d,也可能短至21 d 或长至35 d.
- 寇莉
- 关键词:月经周期
- 戈舍瑞林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预防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14天分为对照组、米非司酮组、戈舍瑞林组、米非司酮和戈舍瑞林组,患者按照分组给予药物干预6个月。术后9个月检测P、E2、LH和FSH等水平,并和术前数据进行对比,同时统计子宫肌瘤复发的情况。结果药物组患者4种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激素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的复发数量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药物干预组复发数量和复发率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时的药物组的平均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平均瘤体积小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和米非司酮均能有效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 寇莉敬源杨蕾蔡毅君
- 关键词:戈舍瑞林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 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麻醉模式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不同用药方式在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6~8周,孕囊直径1.5~3.5cm ,自愿终止妊娠的初次妊娠妇女280例,按照药物的不同用法将其分成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及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其中A组中丙泊酚根据给药次数分成单次注射组(A 1组)及分次注射组(A 2组),B组丙泊酚均为单次注射。对比不同处理组在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术后腹痛、离院时间等环节的差异。结果:A1组丙泊酚用量少于A2组,P<0.05,但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腹痛发生率低,腹痛程度轻,无需处理。结论: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麻醉模式安全可靠,在无痛人流术中效果肯定,值得推荐。
- 寇莉张亚红段钊
- 关键词:流产麻醉芬太尼二异丙酚
- 组织β-CateninmRNA和IGF-1mRNA检测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iline)mR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检测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RT-PCR技术检测增殖期内膜组、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组织β-Catenin mRNA和IGF-1 mRNA的表达,比较以上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清CA-125的相关性。结果组织β-Catenin mRNA和IGF-1 mRNA分别在增殖期内膜组、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率为(14.8%,28.1%,80.0%),(46.6%,84.3%,100%)。子宫内膜腺癌组组织β-Catenin mRNA和IGF-1 mRNA表达率与增殖期内膜组、子宫内膜息肉组相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期内膜组β-Catenin mRNA与子宫内膜息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期内膜组IGF-1 mRNA则低于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组织β-Catenin mRNA和IGF-1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537,P<0.01),且两标志物分别与血清CA-125呈正相关(r=0.523,0.469,P<0.01)。结论联合检测组织β-Catiline和IGF-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检出率,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秦娟李海英寇莉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MRNA
-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及生存率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子宫内膜癌为临床女性常见肿瘤,为在子宫内膜上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由于生长环境和部位限制,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转移多数是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最多见为腹膜后转移[1]。本文通过分析进行子宫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和预后影响进行整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尹盼月寇莉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上皮性恶性肿瘤生存率分析常见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