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足底运动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足底运动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足底运动反馈疗法。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下肢步行能力、步行平衡能力、步态、足跟压力步道。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olden步行功能评级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Berg平衡评分量表评分、步速、患侧足跟峰值压力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侧足跟冲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运动反馈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有助于提高其步行能力及步态平衡性。
- 董卫华徐宁刘贵凤
-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
- 瑞舒伐他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降脂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TC(4.92±0.11)mmol/L,TG(1.84±0.09)mmol/L,LDL-C(2.42±0.08)mmol/L,HDL-C(1.02±0.08)mmol/L,对照组患者TC(5.21±0.15)mmol/L,TG(1.98±0.16)mmol/L,LDL-C(3.02±0.15)mmol/L,HDL-C(0.95±0.06)mmol/L,观察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降脂效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无恶化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4.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董卫华徐宁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瑞舒伐他汀安全性
-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评价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采用针灸+中医康复化标准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治疗。分析两组在治疗后的咀嚼功能,对比中医症状,判断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SSA评分、VFSS评分分别是(18.47±1.58)、(8.76±1.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76±1.14)、(8.7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1.11%,41/45)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中医康复标准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在治疗后的咀嚼能力恢复明显较好,中医症状评分明显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 刘贵凤董卫华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灸中医康复咀嚼能力
-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1倒,并以3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纽。应用硝酸还原醇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O水平。结果:尼莫地平纽扣常规治疗纽患者血隶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尼莫地平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浆NO水平降低更明显(P均〈O.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董卫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一氧化氮尼莫地平
- 探讨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为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巴氯芬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肌张力改变程度和运动障碍程度。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肢Ashworth评分(28.57%、57.14%、14.29%、0.00%vs 14.29%、32.14%、50.00%、3.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5 5、12.645 3、29.231 7、3.634 9,P<0.05);两组患者下肢Ashworth(评分42.86%、39.29%、14.29%、3.57%vs 21.43%、42.86%、28.57%、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7 3、0.263 3、6.055 5、1.257 3,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Ashworth评分(35.71%、50.00%、14.29%vs 17.86%、35.71%、46.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37、4.1692、24.4287,P<0.05);两组患者下肢Ashworth评分(46.43%、42.86%、10.41%、0.00%vs 25.00%、46.43%、25.00%、3.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 2、0.257 9、7.304 8、3.634 9,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Brunstrum评分(21.43%、28.57%、25.00%、7.14%、3.57%vs 32.14%、35.71%、14.29%、3.57%、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45、1.168 7、3.633 2、1.257 3、3.634 9,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runstrum评分(7.14%、10.41%、25.00%、35.71%、14.29%、7.14%vs 10.41%、25.00%、28.57%、25.00%、7.14%、3.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67 9、7.304 8、0.324 9、2.712 9、2.671 8、1.257 3,P<0.05)。结论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运动障碍,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董卫华
- 关键词:巴氯芬脑卒中肌张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