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手术入路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2018年9月间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期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A组行常规经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B组选择眉弓锁孔入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恢复良好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均明显下降,但B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功能独立测试(FIM)均明显上升,但B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与A组的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与经翼点入路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良好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张坤 成文平 任瑞明 申彦杰 程东亮 楚鹏飞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手术入路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7例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1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7例。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46例,明显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95%(54/57)。术后随访6~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5例,减轻2例;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及正确辨别责任血管是确保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申彦杰 宋健 成文平 程东亮关键词: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预后 探讨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技巧改进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技巧改进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9例,应用改进后的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和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面部麻木、外耳道异物感、吞咽困难以及听力异常等)发生率、疼痛评分(VAS)。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面部麻木、外耳道异物感、吞咽困难以及听力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1~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进后的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 张坤 成文平 任瑞明 申彦杰 程东亮 楚鹏飞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脑氧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22-04-01-2024-04-30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治疗。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氧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其中脑氧代谢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脑氧摄取量[D(a-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脑氧摄取率(CEO_(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71.43%(25/35),χ^(2)=22.462,P<0.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由治疗前的(15.02±2.39)分降至(4.24±1.48)分,对照组由(15.63±2.43)分降至(7.32±1.69)分,观察组MoCA评分由治疗前的(18.93±1.41)分提升至(26.39±3.79)分,对照组由(18.69±1.39)分提升至(22.93±3.6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821和6.084,P值分别为0.019和0.001。观察组D(a-jv)O_(2)由治疗前的(7.83±2.45) mmol/L降至(3.14±1.53) mmol/L,对照组由(8.01±2.14) mmol/L降至(5.11±1.76) mmol/L,观察组CaO_(2)由(20.23±3.11)%降至(16.53±2.24)%,对照组由(20.17±2.36)%降至(18.06±2.34)%,观察组CEO_(2)由(36.81±6.94)%降至(17.03±4.19)%,对照组由(36.77±7.07)%降至(23.92±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85、5.907和5.763,P值分别为0.021、0.005和0.00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P=0.14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出血患者脑部氧代谢水平,且安全性高。 程燕 武淑霞 程东亮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脑氧代谢 锥颅穿刺血肿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锥颅穿刺术对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例锥颅引流术后中线仍明显移位者,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生存49例,其中恢复良好20例,轻残19例,中残7例(含4例后来改为开颅手术者),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均为术后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家属拒绝开颅者。结论锥颅穿刺术治疗GCS评分8分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任瑞明 成文平 程东亮 申彦杰 朱今钊 魏成博关键词:基底节区 穿刺引流 锥颅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颅骨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患者75例,其中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60例(超早期组),常规(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15例(常规组)。结果 超早期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124.6±57.5)min vs(142.2±45.3)min]、皮瓣游离时间[(38.7±10.4)min vs(56.3±17.4)min]、术中出血量[(183.6±89.4)ml vs(293.0±75.7)ml]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优于常规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任瑞明 成文平 李会兵 申彦杰 朱金钊 张坤 程东亮 楚鹏飞关键词: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疗效 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04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显微组(n=53)和传统组(n=51),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手术,显微组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流灌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传统组患者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脑皮层13N-NH3标准摄取值均高于本组术前,且显微组患者大脑皮层13N-NH3标准摄取值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显微组患者ADL、NIHS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2%,低于传统组患者的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大脑皮层血流灌注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张坤 赵启正 任瑞明 程东亮 成文平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 神经功能 血流灌注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7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的构成:小脑前下动脉81例(43.3%),小脑后下动脉39例(20.9%),多根血管同时压迫67例(35.8%)。178例(95.2%)术后即刻症状完全消失,9例(4.8%)术后2周至3个月逐步消失。3例术后出现耳鸣,1个月后逐步恢复;1例出现听力丧失,未恢复;8例出现轻度面瘫,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结合局部针灸、高压氧治疗恢复;3例出现中度发热,静脉应用地塞米松3~5 d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漏,经局部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愈合。术后无颅内感染、脑内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技术成熟的手术方法,术中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分清责任血管,做好术中监测,避免过分牵拉,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申彦杰 程东亮 成文平 任瑞明 张坤关键词: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16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治疗脑积水中的优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不同压力脑积水16例,其中高压性脑积水7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9例;术前通过腰椎穿刺了解颅内压并将其作为设定压力参考值,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根据头颅CT及症状缓解程度相应调整压力。结果术后1年分别调压1~4次,平均2.3次;术前由于积水引起的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本组病例无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堵管、感染、排异反应出现。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体外调压优点,可轻松应对术后分流不足、分流过度的并发症。 申彦杰 成文平 程东亮关键词: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 可调压式分流管 并发症 穿刺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2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8 d内清除血肿量的80%-90%,其中3-5 d 18例,6-8 d 7例。术后无颅内感染。出院后随访4-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I级21例,Ⅱ级3例,Ⅲ级1例。复查头颅CT均未出现继发性脑积水。结论 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疗效满意,恢复快,并发症少。 申彦杰 姚国杰 李成才 陈大瑜 成文平 程东亮关键词:脑挫裂伤 穿刺引流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