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秀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188例剖宫产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1188例剖宫产因素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所有产妇,共1188例,对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占第一位。结论加强孕前管理,提高孕妇对分娩知识了解,提高医患沟通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 李淑秀孙光宇
- 宫腔镜诊断228例异常子宫出血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使用宫腔镜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28例不规则子宫出血,使用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子宫内膜息肉39例,息肉样增生12例,单纯性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为53例(均为术后病理结果参照),子宫黏膜下肌瘤27例,宫颈息肉8例,妊娠物残留10例,可疑子宫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炎14例,宫腔粘连4例,未见异常32例。结论宫腔镜是近代妇产科新兴的微创内镜学技术,具有直观、清晰、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直视下看清病变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可对宫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明显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
- 李淑秀
- 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
- 体位训练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位训练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到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侧卧位组73例与平卧位组73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卧位选择平卧位训练干预,左侧卧位组左侧卧位训练干预。结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卧位组相比,左侧卧位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P<0.05)。与平卧位组相比,左侧卧位组术后7d内的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低血压等发生情况明显较少(P<0.05)。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卧位组SAS及S-AI评分明显高于左侧卧位组(P<0.05)。结论相对平卧位,侧卧位训练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能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李淑秀周信芳孙光宇殷小燕
- 关键词:平卧位侧卧位子宫肌瘤应激反应凝血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行传统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RI、Vmax、Vmin和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Ig A、Ig M、Ig G。结果 :术后48 h、2周两组PI、RI、Vmax和Vmin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2周Ig A、Ig M、Ig G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2周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于患者卵巢的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影响较传统子宫切除术小。
- 殷小燕贠艳丽李淑秀董莉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卵巢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
- 200例脐动脉血流S/D值产前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 2011年
- 胎儿脐血流检测仪集超声多谱勒技术、计算机技术、频谱分析技术于一体,能无创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谱,从而给出1组描述脐动脉血流的动力学状态的客观指标。这一技术为了解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提供了1种简便、有效、可重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可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评估其分娩的潜在危险,为产科早期胎儿监护提供了新的手段。
- 殷小燕丁小花李淑秀
- 关键词:脐动脉血流S/D值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产前诊断血液动力学改变脐动脉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