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栋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尿道
  • 3篇前列腺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管
  • 2篇胆管成像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成像
  • 2篇失禁
  • 2篇术后
  • 2篇尿道扩张
  • 2篇尿道狭窄
  • 2篇尿失禁
  • 2篇盆腔
  • 2篇膀胱
  • 2篇X线
  • 2篇磁共振胰胆管

机构

  • 16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李栋
  • 6篇谢永强
  • 6篇赵强
  • 5篇刘伟
  • 4篇柴克强
  • 3篇陈文琴
  • 3篇万玉萍
  • 3篇陈刚
  • 3篇张文生
  • 1篇冯国梅
  • 1篇高风云
  • 1篇刘颖
  • 1篇饶瑞

传媒

  • 3篇甘肃医药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张文生陈刚李栋饶瑞
关键词:大腿疼痛股骨上段X线片示左大腿叩击痛溶骨性
递增扩张内切开微创治疗尿道狭窄
2012年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镜、肾筋膜扩张器及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3月,收治18例尿道狭窄男性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52.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1.6个月。尿道狭窄原因:前列腺切除术后10例,外伤4例,尿道感染4例。尿道狭窄部位:阴茎段2例,球部5例,膜部5例,膀胱颈部6例。狭窄长度5~21 mm。术中首先置入斑马导丝;然后依次使用8F~22F肾筋膜扩张器,沿斑马导丝扩张尿道狭窄段;最后更换24F或27F等离子电切镜,直视下扩张狭窄段,电切至正常尿道宽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年。1例患者未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6个月再次狭窄,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排尿。术后6个月行尿动力及尿道造影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2~17 mL/s,膀胱剩余尿量0~30 mL。狭窄段尿道宽度5~10 mm。结论综合应用输尿管镜、电切镜、肾筋膜扩张器及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可获得满意疗效。
谢永强刘伟柴克强赵强李栋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扩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的54例乳腺癌患者的123枚肿大腋窝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123枚淋巴结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72枚,良性反应性增生61枚。DW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4%(61/72)、83.61%(51/61)。转移性淋巴结和良性反应增生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98±0.12)×10^-3mm^2/s、(1.33±0.16)×10^-3mm^2/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等于1.12×10^-3mm^2/s为诊断阈值时,ADC值鉴别诊断转移性淋巴结和良性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32%、83.17%、91.24%。结论:DWI成像结合ADC值是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良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有效方法。
李栋王式勇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23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尿失禁一直是前列腺电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治疗前列腺术后造成的尿失禁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盆底肌训练(PFMT)、生物反馈技术(BF)、注射治疗、人工尿道括约肌(AUS)和球部尿道悬吊术[1]。2004年8月-20lO年3月,我们采用BF指导下电刺激联合PFMT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2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谢永强赵强李栋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生物反馈尿动力学
矽肺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阐述矽肺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一期矽肺5例,二期矽肺46例,三期矽肺9例。结核病变主要位于双侧肺尖和下叶各基底段,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伴有干酪样钙化、纤维条索或空洞形成。结论 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其内部特征,对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万玉萍李栋郑卫权张雪林陈文琴张屹丰
关键词:矽肺肺结核CT诊断
盆腔巨大内胚层窦瘤一例
2006年
张文生李栋王式勇
关键词:内胚层窦瘤无痛性肉眼血尿前列腺特异抗原盆腔MRI表现膀胱充盈
等离子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33例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等离子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与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通过电切镜外鞘置入Wolf F8.0/9.8硬性输尿管镜,由输尿管镜镜鞘的进水孔进水,电切镜外鞘出水。活动离子电切镜外鞘寻找膀胱结石,找到膀胱结石后,通过输尿管镜操作通道置入钬激光碎石逐渐将结石碎成小块,Ellik冲洗器将已破碎的结石冲出膀胱外。然后置入等离子电切镜操作件,行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术毕,Elick冲洗器冲洗清除组织碎块,留置F22三腔气囊尿管接冲洗。结果 33例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KUB,均无结石残留,清石率达100%。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9±3)分,显著低于术前(29±4)分(t=4.595,P=0.000);生活质量评分(QOL)(2.5±1.0)分,显著低于术前(4.5±2.1)分(t=4.954,P=0.000);最大尿流率(Qmax)(18.0±6.0)ml/s,显著高于术前(5.7±3.1)ml/s(t=8.913,P=0.000)。33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出现尿道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均无结石复发。结论等离子电切镜外鞘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PK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优点。
柴克强刘伟谢永强赵强李栋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结石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碎石术
3.0TMR肩关节直接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3.0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MR)肩关节直接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比较,为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4年8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与3.0TMR肩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与3.0TMR肩关节造影检查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检查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 98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经肩关节镜手术确诊阳性71例,阴性27例。常规MRI与3.0TMR肩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检出例数分别为60例、68例,检出率分别为61.22%(60/98)、69.39%(68/98),3.0TMR肩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1,P=0.024)。3.0TMR肩关节造影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MRI检查,3.0TMR肩关节直接造影在肩袖损伤的诊断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
刘涛李栋于保田罗天扬张屹丰
关键词:肩关节造影肩袖损伤磁共振成像
CT、MRI对颅底脊索瘤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常见病变及其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CT、MRI对颅底脊索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病例临床资料及C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信号为主。MRI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CT表现病灶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影,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其信号特点。CT检查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残存骨质方面较MRI具有优势。因此,CT、MRI检查相结合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在与垂体瘤、颅咽管瘤、软骨肉瘤、鼻咽癌、脑膜瘤等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提供帮助。
陈文琴万玉萍李栋陈刚罗天扬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X线
精囊镜技术在精囊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囊镜技术在精囊疾病诊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精囊疾病患者32例。麻醉后行精囊镜技术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尿管,72h后拔除,精囊囊肿患者术后1周拔除,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72h。随访3~2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精囊镜手术。手术时间20~37min,平均(28.5±8.5)min。经手术发现,32例患者中,24例患有单纯性精囊炎,7例患有精囊结石,1例患有精囊囊肿。对患者进行2到18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的病情复发,仍反复血精,门诊继续中药治疗和理疗。其余30例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为93.8%。结论:精囊镜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能够同时实现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对于精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良好的价值。
柴克强赵强篙振明刘伟谢永强李栋
关键词:精囊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