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9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妇儿药房儿科退药处方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妇儿药房儿科退药现状,以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处方质量。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7~12月妇儿药房儿科退药处方306张,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妇儿药房退药原因以患儿家长要求退药为主,其次为医师处方不当及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自费处方及中西药注射剂为主。结论 为降低儿科退药率,医院应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加强药剂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药师指导家长给患儿合理用药的服务水平,完善退药制度,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田宏彦李海萍江硕丹
- 关键词:退药
- 多SNP位点分析对于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究基于多个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于他汀类药物诱发的肌病(SI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350例。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SIM分为SIM组和非SIM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于患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PCR基因扩增法测定SLCO1B1、APOE、CATM三个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SIM的危险因素;构建SIM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350例患者共出现37例SIM,据此分组后对比临床资料显示,SIM组患者年龄、合并肾脏疾病比例、SLCO1B1基因rs4149065位点基因分型及CATM基因rs9806699位点基因分型与非S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3.763)、SLCO1B1基因rs4149065位点CC分型比例升高(OR=28.800)是SI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TM基因rs9806699位点AA分型比例降低(OR=0.052)是SIM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基于SNP的模型预测SIM的c指数为0.933(95%CI:0.891~0.973),校正曲线显示本模型预测SIM发生与内部验证的一致性较好。结论:SLCO1B1基因rs4149065位点和CATM基因rs980669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SIM发病有关,检测上述两种基因的SNP有助于早期预测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发生SIM风险。
- 王凯李洋霍记平李海萍崔健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他汀类药物肌病列线图
-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 2021年
- 比较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2021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以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每次具体发作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绞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李海萍董杰崔健尹玉磊殷佳蕊
- 关键词:比索洛尔辛伐他汀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 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发生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4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分为药物性肝损伤组和非药物性肝损伤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3.6.3软件构建发生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4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7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10.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性肝损伤组和非药物性肝损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数量、治疗情况、肝病史、饮酒史、用药种数、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合并症数量、治疗情况、肝病史、饮酒史和用药种数是发生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7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测发生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95%CI:0.902~0.978),表明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结果表明,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C-index=0.991,χ2=3.347,P=0.911,模型拟合度较好;DCA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较广的阈值概率范围内(0.13~0.67)净收益水平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强。结论: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构建的列线图预测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
- 崔健李海萍殷佳蕊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性肝损伤列线图
- 中成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中成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患者154例,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中成药注射液品种的分布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结果154例患者中,男69例(44.81%)、女85例(55.19%);112例(72.73%)患者年龄≥51岁。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最快是在用药后11 min内,最慢是在连续给药6 d后,61.69%的不良反应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中成药注射液品种包括活血类、补益类、开窍类、抗肿瘤药。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312例次,其临床症状中,全身性损害99例次(31.73%)、呼吸系统损害54例次(17.31%)。不良反应程度严重者58例(37.66%)。结论中成药不良反应诱因复杂,建议密切观察使用中成药注射液的患者,并及时采取预防干预对策,降低中成药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崔健李海萍殷佳蕊
- 关键词:管理对策
- 我院妇儿药房儿科全样本处方点评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医院妇儿药房儿科全样本处方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问题处方登记表》点评分析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妇儿门诊305 336张处方。结果妇儿药房处方基本控制较好,不合格处方2 415张,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735张,居首位,占30.43%;其次为医生未签名或签名不符合要求504张,占20.87%;再次为超疗程开药406张,占16.81%。2014年12月不适宜处方达到最高,之后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儿科全样本处方点评,暴露了医院儿科门诊的用药问题,提高了临床医师处方质量和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最终达到合理用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 田宏彦李海萍
- 关键词:合理用药
- HPLC法测定瘀血痹颗粒中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姜黄素和齐墩果酸含量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瘀血痹颗粒中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姜黄素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LC-ODS C_(18)色谱柱;以乙腈(流动相A)-0.3%磷酸溶液(流动相B)为流动相,程序洗脱;测定波长:丹酚酸B为286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403 nm,姜黄素为430 nm,齐墩果酸为205 nm;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姜黄素和齐墩果酸分别在质量浓度0.0966~9.6600、0.1258~12.5800、0.0981~9.8100、0.9580~95.8000μg·m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100.39%、99.94%和100.01%,RSD值分别为0.60%、0.99%、1.01%和0.7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瘀血痹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
- 崔健李海萍殷佳蕊
- 关键词: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姜黄素齐墩果酸
-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QCC,根据PDCA循环制定活动程序,比较QCC活动前后调剂差错,调剂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圈员自我评价。结果QCC活动后调剂差错1594张(0.2%),显著低于活动前的1795张(0.4%)处方(χ^2=425.44,P<0.05),目标达成率250.0%。活动后单方调剂时间,平均候药时间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22.03,8.85,P<0.05),目标达成率分别为154.3%和156.0%。活动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P<0.05)。全体圈员自评8项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应用于药房管理中,能够提高处方调剂效率,降低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
- 董杰修青永马文军李海萍
- 关键词:门诊药房品管圈药学服务
-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医院医保药品费用支出的影响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探索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药学部门的发展路径,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变革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使用数据,通过比较实施改革前后我院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及处方合理率等情况,评价我院药剂科在改革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我院药剂科通过多措并举,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院药占比由实施改革前的约50%降至实施改革后的约30%;门诊次均药品费用由实施改革前的184元降至实施改革后的147元,降低了20.11%;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由实施改革前的4600元降至实施改革后的3489元,降低了24.15%。结论:我院药学服务转型激发了药师工作积极性,实现了药剂科职能转变和价值提升,有效降低了医院医保药品费用支出。
- 董杰李海萍尹玉磊崔岩李雯王凯修青永
- 关键词:药学服务模式
- “品管圈”在药剂科药品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在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件,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 李海萍董杰尹玉磊
- 关键词:品管圈药剂科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