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华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椎板间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及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采用非手术治疗来控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仅仅改变了其中的15%到40%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来取得良好疗效[1,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以来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共156例,进行了病变椎板间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 杨兆义王庆雷马建华王慧明张伟
- 关键词:椎板间开窗全椎板减压椎管狭窄扩大术腰椎管狭窄症椎弓根螺钉系统
- 老年脊柱结核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脊柱结核1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51例老年脊柱结核(老年组)与79例中青年脊柱结核(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组发热、脓肿、窦道少于中青年组(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于中青年组(P<0.01),而乏力多于中青年组(P<0.01),合并3种及3种以上疾病多于中青年组(P<0.001).老年组标准化疗方案、病灶清除术少于中青年组(P<0.05),而未手术者多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脊柱结核乏力症状明显,发热、脓肿、窦道相对少见,PPD试验阳性率低,合并3种及3种以上疾病者显著多见,执行标准化疗方案、单纯病灶清除术较少.老年患者因耐受性低,多考虑保守治疗.
- 陈雪林王庆雷马建华邢俊蓬崔嘉马亮亮石芸
- 关键词:结核脊柱老年人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褥疮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褥疮患者使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4例行局部肌肉皮辩移植,6例行局部皮缘游离蝶形牵引同时继续行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分别在31~63d内愈合。1例死于合并症。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有效促进褥疮愈合的治疗方法。
- 刘昌平藏传义马建华唐杰孙莎莎杨波
- 关键词:褥疮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2
- 2021年
-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 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波王庆雷马建华梁智林唐杰赵小林高茂龙
-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除了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VAS评分、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疗效确切,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王慧明卓春萍王庆雷马建华金洪举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传统手术疗效对比
-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术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在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79例,按照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实施关节镜清理术,观察组4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观察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手术前后髌股关节功能(Kujala)评分、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76.92%(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Kujal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17.95%(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股周围去神经化术辅助关节镜清理术有助于改善髌股关节炎膝前疼痛患者髌股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缓解其术后疼痛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杨兆义王庆雷马建华王慧明毕靓
- 关键词: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VAS评分膝关节功能
-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老年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VTE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TE组患者,有体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均高于非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均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VT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VTE的发生率高,年龄、糖尿病均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 王慧明金洪举马建华王庆雷黄勇军
- 关键词:下肢骨折静脉血栓栓塞年龄糖尿病
- 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协作(ERAS-MDT)诊疗模式在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9月于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68例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ERAS-MDT诊疗模式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传统诊疗模式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下肢疼痛程度,应用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估患者功能状态。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评价患者的治疗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患者随访(8.3±2.6)个月,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资料与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均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持续改善。在术后早期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前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效率评估方面,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6)d比(3.7±0.9)d、(0.9±0.2)d比(2.1±0.3)d、(14.8±1.2)d比(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6),对照组为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4.4%(34/36)比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MDT诊疗模式可通过优化多学科团队的分工及各项围手术期措施提高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率,在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马建华王庆雷丁立祥付胜良
- 关键词:骨关节炎快速康复外科高龄患者
- 老年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动态血栓弹力图观察
-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腰椎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的变化,为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5月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腰椎手术患者30例为研...
- 马建华王庆雷杨兆义张伟王慧明金红举
- 关键词:腰椎手术血栓弹力图
- 高粘度骨水泥对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影响及其弥散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弥散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按Genant半定量法分组:Ⅰ度组(椎体压缩≤25%)24例、Ⅱ度组(椎体压缩〉25%~40%)23例、Ⅲ度组(椎体压缩〉40%)18例,各组均行椎体成形术,且使用高粘度骨水泥。术后进行CT扫描复查,计算椎体内骨水泥的弥散体积及弥散系数,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并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差异,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Ⅲ度组的骨水泥弥散体积(8.25±1.38)mL及弥散系数(2.15±0.21)与Ⅱ度组[(9.32±1.85)mL、(2.42±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51,均P〈0.05),与Ⅰ度组[(9.38±1.92)mL、(2.44±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29,均P〈0.05),而Ⅰ度组与Ⅱ度组之间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及弥散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0.29,均P〉0.05);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1、27.01,均P〈0.01)。结论经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近远期疼痛症状均缓解,且高粘度骨水泥PVP有极低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的不同并不影响术中高粘度骨水泥的注射量及手术时间,但对骨水泥的弥散分布有影响,表现为骨水泥弥散体积及弥散系数会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重度压缩的椎体骨折的骨水泥弥散会明显减低。
- 马建华王庆雷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