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元
-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3年3月,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下行保留睾丸动脉的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使用冷器械,先于内侧分离出睾丸动脉,再整体游离并结扎血管束余部.结果 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出血〈10 ml,手术时间(45.2±14.5)min,术后6 h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伤口疼痛轻微,均无须使用镇痛药物,术后3个月精子密度及活力提高13例(76%,13/17),阴囊胀痛消失15例(93%,15/16).随访3~50个月,平均25个月,无睾丸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结论 腹腔镜下单纯冷器械行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具有微创的优势.
- 郎金田陈美元江昱崔刚张志坚
- 关键词: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围青春期男性睾丸扭转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提高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6例围青春期男性睾丸扭转病例,按首发症状分为腹痛(A组)和阴囊痛(B组)两组,比较其诊治特点。结果:A组7例(27%),平均年龄18(12-25)岁,其中5例(72%)因缺血坏死行睾丸切除术,1例(14%)睾丸萎缩,1例(14%)局部睾丸坏死;B组19例(73%),平均年龄17(13-22)岁,其中9例(47%)因缺血坏死行睾丸切除术、1例(5%)睾丸萎缩。结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更容易延误诊治而导致睾丸切除。对腹痛的围青春期男性,应将睾丸扭转列为鉴别诊断疾病之一,并常规检查阴囊。
- 郎金田陈美元江昱崔刚张志坚牛振山
- 关键词:睾丸扭转腹痛睾丸切除
- 单切口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单切口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进行临床研究,评估其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单切口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32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25-220分钟,手术失血量50-200ml,术后切口引流量80-180ml,引流管拔除时间2-5天,术后住院时间7-10天。结论单切口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可行,因只有1个切口,减少了创伤和瘢痕。
- 冯建伟史立新崔刚乔弘宇郎金田张志坚陈美元江昱
- 关键词:肾切除术腹膜后腔肾癌
- 影响改良侧卧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手术时间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影响改良侧卧位经皮肾取石术手术时间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2012年由同一位医生行PCNL治疗肾结石233例病例资料,比较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结石类型、结石位置、是否行EWSL、穿刺通道数量、是否合并肾积水以及外科手术经验等因素对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平均手术时间(91.1±36.3)min.性别、年龄、是否行ESWL 对手术时间无影响,结石的大小和手术时间有关(P<0.05),结石的复杂程度、多通道穿刺、是否合并肾积水与手术时间相关,对手术时间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经验的增加相应的减少手术时间.结论: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结石类型穿刺通道数量、是否合并肾积水、手术经验是影响改良侧卧位经皮肾取石术手术时间的因素.
- 崔刚张志坚郎金田乔弘宇李春浩冯建伟江昱陈美元董文敏
-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手术时间影响因素
- 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比较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的356例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28.6岁。其中180例采用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为环切缝合器组,176例行传统包皮环切术为传统手术组。对2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包皮血肿发生率、包皮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包皮切口愈合时间及包皮水肿发生率、术后1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患者包皮手术切缘整齐、美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包皮水肿发生率、术后1个月切口美观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包皮血肿发生率、包皮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包皮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包皮切口美观及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可作为泌尿外科临床门诊手术推广。
- 李春浩陈美元冯建伟江昱董文敏崔刚
- 关键词: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过长包茎
- 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炎症状、生活质量及勃起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48例CP患者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 -CPSI)评分,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NIH -CPSI评分、SF -12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 -5)评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NIH -CPS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健康总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分(MCS)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IIEF-5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CP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及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
- 陈美元郎金田崔刚江昱赵丽波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生活质量勃起功能
- 输尿管导管留置技术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输尿管导管留置技术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共67例。其中术中使用输尿管导管留置技术20例(导管辅助组),常规碎石术47例(常规治疗组)。输尿管导管留置方法为:采用 F3输尿管导管引导下输尿管镜跨过输尿管上段结石后留置 F3输尿管导管,退出输尿管镜,固定输尿管导管。在预留的输尿管导管旁进镜至结石处进行碎石。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结果:导管辅助组与常规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辅助组结石清除率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00%和76??6%,χ2=5??6,P =0??026)。结论:输尿管导管留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且并未增加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 郎金田江昱崔刚陈美元张志坚李春浩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检查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导管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并改进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技术。方法结合手术录像和病历资料,分析和总结39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细节,将镜下手术过程分解为四部分:结石定位、切开取石、留置支架管、镜下缝合,分析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的技术因素。结果 39例手术均顺利取净结石,手术时间33~23(6114.0±64.4)min,包括结石定位9~85 min;切开取石6~50 min;留置支架管4~105 min,其中单导丝法33例(35.2±30.4)min,双导丝法6例(5.3±2.0)min,P=0.018;镜下缝合9~60 min。以腰大肌和肾下极为参照寻找结石,自结石上方向下纵行切开扩张的输尿管,双导丝法置管,和使用合适长度的缝线镜下缝合,是快速完成手术的关键。术中出血微量,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结合手术录像进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分析,可以找到快速完成手术的方法。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作为输尿管中上段复杂性及较大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 郎金田陈美元江昱崔刚张志坚乔弘宇邢念增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腹腔镜外科手术腹膜后
- P-糖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P-糖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47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单一应用吡柔比星规律腔内灌注1年或至治疗失败。术后随访1年,10例患者复发,37例患者未复发。取初治且随访1年未复发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为A组(n=37),初治且随访1年复发患者的第1次手术切除标本为B组(n=10),复发患者的再次及多次手术切除标本为C组(n=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中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别NMIBC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糖蛋白表达与NMIB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组中P-糖蛋白的染色评分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P-糖蛋白的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糖蛋白表达与NMIBC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灌注化疗后NMIBC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上调,但不能将P-糖蛋白作为TURBT术后NMIBC是否复发的预测指标,P-糖蛋白表达与NMIBC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
- 陈美元张颖冯建伟郎金田崔刚张志国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P-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