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9年7月27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肺癌14例,良性肿瘤、肺囊肿或结核球3例,确诊肺炎性假瘤10例。全组27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做肿块局部切除,1例左舌段切除,20例肺叶切除。全组患者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肺炎性假瘤术前确诊率低,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决定术式,手术方式以局限性肺切除或肺叶切除为主。
- 陈磊
-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临床诊治肺部炎性假瘤术前诊断肺叶切除
- 唇腺活检术在舍格伦综合征中的应用及价值
- 2020年
- 探讨分析唇腺活检术在舍格伦综合征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将 2018 年 5 月~2019 年 10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 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入组病例进行唇部小唾液腺活检,随访观察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耐受性和对唇腺活检术的接受情况。结果:入组 60 例患者均成功采集唇腺标本,其中 59 例样本检测合格,合格率为 98.3%(59/60)。另有 1 例 69 岁患者标本经过病理检查提示为脂肪组织。近期随访结果如下:术后 4h 入组患者疼痛VAS 评分平均为(3.5±0.3)分,疼痛程度为轻度及中度,未明显干扰正常进食。60 例患者中术后出血 0 例,术后感染 0 例,55例术后 48h 切口完全愈合,占比 91.7%;5 例切口出现浅表性溃疡,占比 8.3%,随访 4d 后 5 例患者溃疡基本愈合。58 例患者愿意接受并认为可耐受唇腺活检术,占比 96.7%。术后随访 4 周,60 例患者均接受远期随访,未见唇腺囊肿并发症及局部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唇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操作术式,术后无需缝合及减少后期拆线过程,简单易行,检测效率较高,而且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也与病理标本检查需求相符。
- 陈磊袁玲陈晨
- 关键词:舍格伦综合征
- 颌骨囊性肿瘤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对引起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并对常见的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1999~2010年住院患者中发生颌骨破坏的89例囊性肿瘤疾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不同疾患引起颌骨破坏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对各种引起颌骨破坏的囊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颌骨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为引起颌骨破坏的最常见疾病,占颌骨破坏性疾病的近80%。对于普通的颌骨囊肿多采用单纯刮治术;而对于范围较大具有浸润性特征的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年纪较轻患者(小于13岁),采用开窗术,再行刮治术。结论:临床上各种颌面部疾病引起的囊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同,应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防止误诊,而相应的颌骨治疗方案应基于该疾病的性质而定。
- 唐雄飞陈磊
- 关键词:开窗术刮治术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48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两组 :实验组 ( 2 4例 ) ,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 ;对照组 ( 2 4例 )切除肋间臂神经。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实验组 :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 2 2例 ,感觉异常 2例。对照组 :2 4例患侧均有皮肤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 ,可保存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 。
- 张佩文陈磊吉峰
-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肋间臂神经
-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N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清扫个数、N2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总站数、住院时间、术中耗材费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N2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术后12 h引流量、术后48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5%(7/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9/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a期NSCLC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可取得与肺叶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肺段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施进陈磊王熙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段肺叶
- 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 2023年
- 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儿所用抗感染药物为7种,包括头孢他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克洛己新、头孢克肟、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其中头孢他定使用率最高,所占比例为36.71%,其次为阿奇霉素,所占比例为27.85%,使用频率最低的为克林霉素,所占比例为5.06%;79例患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17例为支气管炎,14例为肺炎,11例为扁桃体炎,17例为普通感冒,8例为急性咽炎,12例为气管炎;1种药物单独使用达到40例,所占比例为50.63%,2种药物联合使用达到24例,所占比例为30.38%,3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3例,所占比例为3.80%。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应用中部分医生凭经验用药,抗感染药物使用时联合疗法居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医院应不断加强抗感染药物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此外,在抗感染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用药时间,提高药物经济学,降低抗感染药物支出费用负担。
- 陈晨陈磊
-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物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2005年
-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 陈磊郭万越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
- 2021年
- 目的:对比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射阳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选取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开胸组和全胸腔镜组。对开胸组28例患者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全胸腔镜组29例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胸组患者相比,全胸腔镜组患者手术的耗时、术后引流的时长及住院的时长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P<0.05。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相比,P>0.05。术后1 d、3 d、5 d,与开胸组患者相比,全胸腔镜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与开胸组患者相比,全胸腔镜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与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相比,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该病的疗效较佳,手术的耗时较短,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其恢复的速度较快、疼痛的程度较轻、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沈楠林陈磊施进
- 关键词:早期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疼痛
-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 2004年
-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胃重建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992~2003年我们应用食管胃分层吻合法进行食管胃重建手术840例,现报道如下.
- 张佩文李益陈磊
- 关键词:食管胃吻合口狭窄重建术严重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
- 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健康状况调查情况。结果治疗后1 d、3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手术创伤,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沈楠林陈磊
- 关键词:原发性纵隔肿瘤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