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产妇
  • 5篇产后
  • 4篇护理
  • 4篇产房
  • 3篇新生儿
  • 3篇子宫
  • 3篇激素
  • 3篇妇产科
  • 3篇产科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清心
  • 2篇清心汤
  • 2篇助产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疗效
  • 2篇临床护理
  • 2篇卵巢

机构

  • 25篇唐山市丰润区...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唐山市丰润区...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5篇闫亚男
  • 8篇王雅红
  • 4篇张艳云
  • 4篇刘桂英
  • 3篇梁娜
  • 2篇周齐
  • 1篇谷守娜
  • 1篇赵青山
  • 1篇刘宏伟
  • 1篇张春雪
  • 1篇张春香

传媒

  • 8篇中文科技期刊...
  • 7篇中国科技期刊...
  • 5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房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对提升护理安全质量的体会
2021年
分析并总结产房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在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产房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收集方式,总结暴露因素,并提出防护对策。结果:助产士人员在护理中会接触到很多不良因素,需要加强自身护理,才能保证不被感染。结论:注意对助产士暴露的防护,对提升护理安全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闫亚男任晓蕾
关键词:助产士护理质量
长链非编码RNA VPS9D1-AS1调控miR-532-3p/WEE1轴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VPS9D1反义RNA1(lncRNA VPS9D1-AS1)靶向调控微小RNA-532-3p/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miR-532-3p/WEE1)信号轴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Control组、si-NC组、si-VPS9D1-AS1组、si-VPS9D1-AS1+anti-NC组、si-VPS9D1-AS1+anti-miR-532-3p组;以qRT-PCR法检测组织与细胞中lncRNA VPS9D1-AS1、miR-532-3p水平;以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lncRNA VPS9D1-AS1、WEE1分别与miR-532-3p靶向关系;以Edu、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EMT相关蛋白及WEE1表达情况;以裸鼠移植瘤验证lncRNA VPS9D1-AS1对卵巢癌移植瘤生长及miR-532-3p/WEE1轴的影响。结果在卵巢癌组织及SKOV3细胞中lncRNA VPS9D1-AS1高表达,miR-532-3p低表达。lncRNA VPS9D1-AS1、WEE1与miR-532-3p之间存在靶向结合位点。si-VPS9D1-AS1组较si-NC组Edu阳性率和lncRNA VPS9D1-AS1水平及WEE1、Ki67、Bcl-2、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miR-532-3p水平及p21、Bax、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以沉默miR-532-3p可部分逆转沉默VPS9D1-AS1对SKOV3细胞恶性表型的改善作用;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si-VPS9D1-AS1组较si-NC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lncRNA VPS9D1-AS1水平及WEE1表达降低,miR-532-3p水平升高(P<0.05)。结论lncRNA VPS9D1-AS1可通过调控miR-532-3p/WEE1轴参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EMT过程。
刘宏伟王雅红周齐闫亚男王颖欣
关键词: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
自拟补肾清心汤联合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6例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清心汤联合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门诊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乙烯雌酚与醋酸甲羟孕酮片,观察组患者加用补肾清心汤,28 d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为(29.7±9.2)U/L、促黄体生成素(LH)为(27.5±7.3)U/L,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5±8.9)U/L和(31.2±7.9)U/L(P<0.05);观察组患者雌二醇(E2)为(62.5±12.1)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2±11.3)pmol/L(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3个疗程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7.4±3.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4.5)分(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84%比72.46%)、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比18.84%)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清心汤联合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王雅红赵青山梁娜张春雪闫亚男谷守娜靳志颖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中医证候
产妇侧卧位分娩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护理措施
2020年
探讨产妇侧卧位分娩的方式同时配合无保护会阴接生的组合型临床护理方式的应用情况。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50例。研究组是选择侧位分娩方式与无保护会阴分娩,对照组是采用传统助产方式,通过比较两组分娩效果及护理情况得出结论。结果:两组产妇在会阴的损伤程度、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新生儿的窒息率、尿潴留率、产妇对综合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产妇产后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发现所具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若采用侧卧分娩方式结合无保护会阴分娩,可明显降低会阴的损伤程度,可促进身体快速康复,同时降低了助产士的工作压力,也可降低其职业病的发病率,因此,此种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闫亚男
关键词:产妇分娩
实施正常分娩指南及其助产模式对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探析
2021年
总结并分析正常分娩指南以及助产模式对中转剖宫产发生的概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1000例住院分娩产妇;分析正常分娩指南以及助产模式转剖宫产率;对不同产程中转剖宫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及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到2019年每年抛宫产的概率在降低;实施正常分娩指南及其助产模式对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总剖宫产率、正常分娩指南以及助产模式中转剖宫产率均呈下降变化;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降低正常分娩指南以及助产模式中转剖宫产率;要对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手术指征给予密切关注。如果要在第二产程中转剖宫产要对产后可能发生的母婴并发症加予预防。强化孕期和分娩时的管理;对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做到合理把控;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产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尽可能的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保障良好分娩结局。
闫亚男霍金霞董亚男
关键词:阴道试产剖宫产手术指征
流产术后应用雌二醇凝胶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女性生殖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研究流产术后应用雌二醇凝胶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女性生殖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应用雌二醇凝胶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黄体酮胶囊的联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雌二醇(E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成素(LH)、子宫内膜厚度。并观察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激素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产术后应用雌二醇凝胶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女性生殖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周齐张春香王雅红闫亚男张秀英
关键词:黄体酮胶囊
子宫切除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探讨子宫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为对照组,90例为对照组,90例为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中雌二醇、卵泡生成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其血浆中雌二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卵泡生成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术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子宫切除后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卵巢功能基本没有影响,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整体效果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
肖永红闫亚男
关键词:子宫切除子宫动脉栓塞卵巢功能
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分析
2021年
探讨并分析了早期基础保健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方法:挑选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300例入本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为成两组,对照组(n=150)行常规新生儿处理,观察组(n=150)行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梳理和分析两组数据,分析指标包含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体温变化、啼哭情况和母乳喂养时间。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采取早期基础保健措施的新生儿组(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1、2、4h的体温更高(P<0.05);2h内啼哭次数更少,啼哭时间也更短(P<0.05);对比对照组,新生儿觅食出现时间更短(P<0.05);产后2h内孕妇出血量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温、减小啼哭次数、促进早期母乳喂养、降低孕妇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闫亚男董亚男霍金霞
关键词:体温产后出血母乳喂养
适时保护接生对于降低侧切率提升产房管理质量探析
2021年
总结并分析适时保护接生对于降低侧切率的作用,并从提升产房管理质量方面出发,制定相关提升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分娩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分娩方式,实验组实施适时保护的分娩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需要进行侧切的情况。结果:实施适时接生保护的实验组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适时保护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分娩侧切率,对提升产房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
闫亚男任晓蕾赵艳
产房构建新生儿复苏快速反应团队——提升产房抢救质量探析
2021年
探究并总结产房构建新生儿复苏快速反应团队,提升产房抢救质量的的相关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7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发生塞息的3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2014年10月-2019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为150例。2016年8月-2019年12月出生年为观察组,人数为150例。比较分析2组新生儿窒息及极重度室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室息死亡率、极重度室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5.17%、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极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76.2%、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
闫亚男赵艳任晓蕾
关键词:新生儿室息新生儿复苏发生率死亡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