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建忠

作品数:1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八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肿瘤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影像学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半暗带
  • 2篇缺血性脑梗死
  • 2篇螺旋CT诊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脑...

机构

  • 13篇包头市第八医...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包头市铁路医...

作者

  • 16篇孔建忠
  • 6篇李启
  • 5篇王增
  • 4篇马晓亮
  • 2篇原小军
  • 1篇邹洪才
  • 1篇魏文秀
  • 1篇葛建英
  • 1篇韦月梅
  • 1篇尤其龙
  • 1篇武秀梅
  • 1篇王增
  • 1篇张培
  • 1篇张莉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智慧健康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比较的研究
2019年
仔细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对于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要做好对比分析。方法 以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取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检查正确率。结果 然而可以得知的是,临床当中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率为(62.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正确率为(97.5%)。所有的患者对比的数据情况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面对临床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其诊断正确率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推广采纳。
武秀梅孔建忠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
1.5T磁共振ASL、DWI及MRS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功能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光纤GE1.5 TMR扫描仪的常规序列及功能成像对临床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早期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DWI能完全检出所有急性脑梗死病例,ASL能检出所有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病例,对小面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约为66%。Lac升高NAA变化不明显组和ASL与DWI异常不匹区组为"IP区";NAA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组和ASL与DWI异常的匹配区组为"中心梗死区"。结论 DWI、3D-ASL及1H-MRS扫描联合应用,能准确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界定范围。Lac和NAA的变化是观察脑缺血后脑细胞代谢变化的无创性检查较有价值的技术。
谢瑞明李启孔建忠王增马晓亮
关键词:功能成像脑缺血半暗带
巨大门静脉瘤1例
2019年
患者男,42岁。体检超声发现腹腔内囊性肿物,可疑“胰腺囊性占位”。申请腹部MRI检查。MRI示门静脉主干右侧可见一类圆形囊状影向外凸出,大小约为5.1cm×4.7cm×6.2cm,瘤颈宽约5.2cm,T 1WI瘤内呈均匀稍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且瘤颈部可见不规则的血管流空低信号影,瘤壁光滑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其右侧缘紧贴胆总管,胆总管、胰头及十二指肠受压。增强扫描强化状态与门静脉一致(图1~4)。MRI拟诊为门静脉瘤。后行CT门静脉血管成像见门静脉主干右侧巨大球形影,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可见与门静脉相通,动脉期密度轻度升高,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图5)。
李启孔建忠
关键词:门静脉瘤磁共振成像
结节性硬化头颅及肾脏的MRI表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结节性硬化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中3例有明确家族史,3例有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低下临床三联征,8例头颅CT均可见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8例头颅MRI平扫可见室管膜下及皮层下结节,4例可见双肾多发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头颅MRI平扫可清晰显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室管膜下多发结节。清晰显示双肾多发肿块及结节形态、边缘及血供,可分辨肿块内脂肪组织,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李启孔建忠王增张莉张培马晓亮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肾脏错构瘤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的MRI检查及临床诊断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癌的MRI检查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诊断、MRI表现、临床的病理性分期等进行分析,探究MRI的临床诊断作用。结果前列腺癌的MRI诊断准确率为90.00%,病理分期准确率为96.00%,中央带病灶、存在前列腺炎病史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偏低,重点观察并分析包膜不规则情况、前列腺的尖部情况、前列腺神经血管束情况,可提升诊断分期及定性的准确性。结论前列腺癌的MRI检查及临床诊断作用较大,MRI检查诊断以患者的病史及具体情况为根据,能够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分期准确性及定性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孔建忠
关键词:MRI诊断前列腺癌
肝血管瘤比较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占肝占位性病变的31.3%.多发者为9%~22%。作为一种常见病,有50%~70%的患者无症状.现收集我院由健康体检经超声发现的肝内血管瘤患者39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诊断仪、CT及MRI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及方法比较分析.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王增孔建忠樊志坚
关键词: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肝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特点良性肿瘤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室性早搏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心律平,治疗组予口服稳心颗粒,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尤其龙孔建忠魏文秀
关键词:室性早搏稳心颗粒心律平
磁共振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应用及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胎盘植入病变诊断对于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尽管超声诊断能够一定程度上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但这种检测手段不能较为精确地呈现出不同类别的病变特征,并且精确程度不高。而MRI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给出病变特征,指导后续治疗过程的进行,误诊率较低。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病征的文献,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很多文献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孔建忠
关键词:磁共振胎盘植入超声
对比分析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9年
探究核磁共振与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36例观察对象,均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硬币正反面划分两组,对照组予以CT检验,研究组予以核磁共振(MRI)检验。结果:研究组经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T阳性检出率,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研究组18例患者中颞叶损伤患者2例,顶针叶损伤患者2例,额颞叶损伤患者4例,额叶损伤患者1例,合计检出55.55%,对照组颞叶损伤患者1例,顶针叶损伤患者1例,额颞叶损伤患者1例,合计检出16.67%,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孔建忠
关键词:核磁共振CT急性颅脑损伤
1.5T光纤磁共振ASL、DTI、DWI及MRS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1.5T光纤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波谱(MRS)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初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1.5T光纤磁共振常规扫描及DWI、ASL、DTI及MRS扫描,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DWI图像上,患者中心梗死区与IP区、对侧镜像区的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 <0.05),IP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ASL图像上中心梗死区与IP区、对侧镜像区两两之间CB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DTI检测中心梗死区、IP区与镜面对侧区两两之间的FA值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5);1H-MRS检测,脑梗死病灶NAA值由正常组织至核心区逐步下降,与此同时Lac逐步增高。结论:1.5T光纤磁共振ASL、DTI、DWI及MRS的联合应用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有效途径,能够在判断患者缺血半暗带是否存在的基础上,准确界定患者缺血半暗带范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李启原小军谢瑞明孔建忠王增马晓亮王旭
关键词:ASLDTIDWIMRS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