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源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心悟
  • 2篇完全性肠梗阻
  • 2篇胃气
  • 2篇流病
  • 2篇厚朴
  • 2篇反流
  • 2篇不完全性肠梗...
  • 2篇肠梗阻
  • 1篇血清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水平
  • 1篇验案
  • 1篇夜里
  • 1篇医案
  • 1篇饮食
  • 1篇用药规律
  • 1篇郁热
  • 1篇郁热证
  • 1篇食管

机构

  • 9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陶源
  • 4篇徐俊林
  • 3篇张娇
  • 3篇王立颖
  • 1篇黄玉华
  • 1篇张春铭
  • 1篇王文文
  • 1篇叶萍
  • 1篇刘秀华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医健康养生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方治疗妇科病验案三则被引量:2
2015年
笔者在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发现,恰当应用经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兹举验案三则,以飨同道。1典型病例1.
陶源黄玉华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五苓散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之应用心悟
《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述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脾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则活.'说明胃气未绝,元气有来复之机...
王立颖徐俊林陶源刘秀华
关键词:中医生理胃气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之应用心悟
2020年
《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述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说明胃气未绝,元气有来复之机则虚者可活;胃津未竭,邪气有泄化之机则实者可活,皆以胃气之存亡为枢机,由此可见,审察胃气之存亡,不仅可以预料预后,更为重要的是在治疗上必须时刻顾护胃气,以救垂绝之气津.
王立颖陶源徐俊林
关键词:脾胃虚弱顾护胃气
基于三部《名医类案》探析古今腹痛的用药规律
2025年
目的:对三部《名医类案》中收录的有关治疗腹痛的医案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分析古今腹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62个古代腹痛医案,《二续名医类案》中282个现代腹痛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系统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古今腹痛用药进行数据挖掘,运用Gephi 0.10.1工具绘制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图。结果:古代腹痛涉及药物115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常用药对有人参-甘草、白术-人参、白术-甘草等,核心方药为白术、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芍、干姜、茯苓。现代腹痛涉及332种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芍、当归、陈皮,常用药对有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半夏-茯苓、陈皮-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为白术、甘草、茯苓、半夏、陈皮、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当归、附子、干姜、肉桂。古今腹痛用药中,四气均以温性为主;古代用药五味以苦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现代用药五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结论:古代腹痛治疗以生津养血、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为主;现代腹痛治疗以行气止痛、燥湿化痰、散寒止痛为主,较古代更易发生肝郁气滞、寒凝邪郁、痰湿内阻腹痛,常加用川楝子、香附、延胡索以增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加半夏、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
陶源张琦圣李达张东暄
关键词:腹痛《名医类案》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厚朴三物汤合脐针治疗气机壅滞型肠结病的临床观察
2021年
观察厚朴三物汤合以脐针疗法治疗气机壅滞型肠结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口服厚朴三物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加用脐针疗法,均持续治疗7天,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治疗组停止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厚朴三物汤合以脐针疗法治疗气机壅滞型肠结病与单纯中药治疗相比,疗效可靠,安全有效,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改善临床症状。
张娇王文文叶萍焦艳陶源
关键词:厚朴三物汤不完全性肠梗阻
清肝和胃汤治疗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评价
2025年
分析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行清肝和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10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样本,均为肝胃郁热证,表格法分为参考组、调查组,均有54例,参考组行雷贝拉唑治疗,调查组辅以清肝和胃汤,均在2023年5月-2024年5月入选,观察疗效并分析各组症状积分,检测胃肠激素水平,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有效率在调查组达到96.30%,该指标在参考组为81.48%,即调查组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对三项消化道相关的症状实施评估,其积分在调查组、参考组未形成差异,P>0.05。治疗后对三项消化道相关的症状实施评估,其积分均下降,且调查组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对三项胃肠激素指标实施比较,其数据在调查组、参考组未形成差异,P>0.05。治疗后胃动素以及各组胃泌素均有升高表现,其中调查组高于参考组,而血管活性肠肽均有下降表现,其中调查组低于参考组,P<0.05。不良反应在调查组有7.41%的发生率,在参考组有3.70%的发生率,差异并不鲜明,P>0.05。结论 清肝和胃汤对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能纠正胃肠激素水平,提升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张琦圣李悦陶源孔丹妮李峥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肝胃郁热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84例作为研究主体,遵循方便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白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4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顾树江张春铭张娇陶源徐俊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炎性因子
活血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2021年
以GerdQ积分与中医症状评分对活血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RNERD,以随机数字法以每组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以行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行活血化瘀法中药汤剂治疗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淤血阻络型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两组经治疗后,GerdQ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呈现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经P值与t值验证具有统计学意义,GerdQ评分组间对比t=6.12,P<0.05,中医症状评分组间对比t=8.68,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难治性非糜烂性反流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张娇陶源焦艳王立颖徐俊林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瘀血阻络型活血化瘀法
年夜里吃下的美味“负担”
2025年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朋友相会的美好时刻。在这欢乐祥和的节日里,与亲友一同享用丰盛的美食,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庆祝方式之一。不过,对于暴饮暴食,古人也早有告诫,《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寿世传真》亦言:“嗜味纵口,必致伤生。”在节日期间,不加节制的饮食常常会给胃肠带来沉重负担,引发诸多健康问题。
陶源
关键词:《黄帝内经》美食传统节日美味饮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