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塞患者胆红素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6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塞组73例和非大面积脑梗塞组130例,分别检测其卒中发生后24 h内和2周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急性期(24 h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大面积脑梗塞组血清胆红素较对照组、非大面积脑梗塞组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2周时)脑梗塞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TBiL及IBiL降低脑梗塞急性期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可能是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特征,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未得到影像学证实时更具有临床意义。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可能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李成哲
- 关键词:脑梗塞血清胆红素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36例分析
- 2002年
- 崔景修李钢李成哲陈正挪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低钠血症并发症病例分析
-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和研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百优解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百优解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其他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后2、4、6周末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状态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 高秀娟刘家敏李成哲袁正光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百优解
- 89例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寻找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89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一般情况、基础病及发病诱因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男49例,女40例,男/女=1.2:1;年龄48.6~89.4岁,平均68.8岁;基础病中糖尿病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3例.颈部彩超示血管粥样斑块37例,纤维蛋白原〉5g/L18例,大量嗜烟、酒15例,冠心病房颤14例,有TIA发作史10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早期应用降压药且血压降低〉20%的29例,脱水药应用不适宜20例,腹泻、饮食不佳14例,合并肺部、泌尿系感染6例,心功能不全5例。结论基础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大动脉粥样斑块等与医源性处理不当(急性期过分积极地降血压、血糖调节不当及过早或过量使用利尿脱水剂、液体量补充不足)均为进展性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 刘家敏李成哲崔景修陈正挪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伴脑皮质层状坏死MRI表现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伴脑皮质层状坏死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临床随访证实的37例大脑中动脉区较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皮质层状坏死的病例资料,重点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37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MRA或CTA提示患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其中重度狭窄21例,闭塞16例。MRI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梗死,其中较新鲜梗死2例,病灶呈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陈旧性梗死35例,病灶呈T1WI低、T2WI高、FLAIR多低信号、DWI低信号、ADC高信号,伴患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层状坏死均表现为沿梗死区皮质表面分布的线状或脑回样T1WI高信号,部分高信号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MRI随访高信号多未见消失征象。结论大脑中动脉区较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皮质层状坏死多继发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MRI及其随访可准确诊断。
- 蒙宗萍丁长青孙迎迎罗慧李成哲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 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 5 3例 ,分 4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 ,治疗时间窗越短ESS评分增加越明显。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有效。提倡溶栓在 6h内进行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 李成哲陈正娜刘家敏
- 关键词:治疗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ESS进展性脑梗死
- 推拿结合正确肢位摆放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50例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推拿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其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正确肢位摆放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正确肢位摆放治疗,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各进行患肢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法。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的方法具有放松痉挛肢体、缓解患肢疼痛、改善患肢功能的疗效。
- 司井夫孙武权李成哲
- 孤立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与MRI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旁正中梗死(PPI)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临床证实的20例PPI的病例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12例有MRA检查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偏身瘫痪,偏身感觉缺陷,共济失调,眩晕、下咽困难、中枢性面瘫,1例表现为不宁腿综合征。MRI上均为单侧病灶,其中右侧12例,左侧8例。病灶均位于脑桥中线旁区域,呈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12例MRA图像均可见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结论 PPI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明确诊断。
- 蒙宗萍丁长青王雪璐代兰兰李成哲
- 关键词:脑桥梗死磁共振成像
- 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预后情况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并发症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40(15.87%)例:CSWS患者15(37.50%)例,SIADH患者5(12.50%)例;20(50.00%)例轻度低钠血症,16(40.00%)例中度低钠血症,4(10.00%)例为重度;应用利尿与脱水剂患者治疗的低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好转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根据患者的具体并发症情况予以相关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有改善作用。
- 于吉友陈正挪崔景修李成哲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低钠血症发病率预后
- 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11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感觉异常产生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对照20例无感觉异常和11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觉异常发生机制。结果感觉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血钾、肌力、病程、CPK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钾所致的肌细胞膜的功能改变、代谢障碍及继发的肌纤维受损可能是产生感觉异常的原因,感觉异常的患者临床症状重且恢复时间延长。
- 李成哲刘家敏赵辉
-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低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