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萍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单盲
  • 1篇单盲法
  • 1篇低血压
  • 1篇心动过缓
  • 1篇血清
  • 1篇血压
  • 1篇压力性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有创
  • 1篇有创机械通气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置胃管
  • 1篇置胃管法
  • 1篇术后
  • 1篇死亡率
  • 1篇通气
  • 1篇褪黑素

机构

  • 5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萍
  • 2篇王俊
  • 2篇赵峰
  • 2篇李勋
  • 1篇孔伟
  • 1篇高珞珞
  • 1篇王秀娟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36)和乙组(n=38)。运用传统的留置胃管法为甲组患者留置胃管。运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为乙组患者留置胃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为其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P<0.05;为乙组患者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高于为甲组患者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P<0.05。结论:运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为其一次性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翁霞美魏秀娟李萍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
ADOPT模式联合家庭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在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在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中应用ADOPT模式联合家庭参与式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参与式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ADOPT模式联合家庭参与式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康复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干预后Constant-Murley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中采用ADOPT模式联合家庭参与式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其康复依从性,促进其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孙丽陆文婷李萍樊书美高珞珞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
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新进展研究
2021年
压力性损伤俗称压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一般在骨突出部位具有较高发生率,此外其发生和一些医疗器具或其他器具也存在一定关系。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受较多因素影响,不仅会增加患者身心痛楚,而且还会影响其疾病康复进程,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因此加强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防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李萍
关键词:护理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镇静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在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中,对比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的镇静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相关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啶组,随机、单盲法试验。根据躁动-镇静评分(RASS)、谵妄评定方法判断两组镇静效果及谵妄发生率,并对比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达到目标镇静范围内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起效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谵妄发生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对比丙泊酚组表现为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啶组则低于丙泊酚组。脱机时间:右美托咪啶组平均为3.2天;丙泊酚组平均为6.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U留住时间,右美托咪啶组平均为5.1天,丙泊酚组平均为1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因具有清醒镇静,易唤醒的特点,使得其在AECOPD患者的镇静中优于丙泊酚。
李勋李萍赵峰王俊
关键词:清醒镇静有创机械通气单盲法心动过缓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检测用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褪黑素水平,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炎症相关指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收入脓毒血症患者64例,采集其临床信息和血清样品。根据第30天生存与否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2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褪黑素、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生存组为(13.19±0.807)pg·ml^(-1),死亡组为(18.53±1.257)pg·ml^(-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褪黑素水平>15 pg·ml^(-1)患者的30 d生存率显著低于褪黑素水平<15 pg·ml^(-1)者(P=0.002),且褪黑素水平是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褪黑素水平与胆红素、乳酸、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及IL-4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脓毒血症患者的褪黑素水平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其检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勋王俊孔伟王秀娟李萍赵峰
关键词:褪黑素脓毒血症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