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高翔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直肠
  • 10篇肠癌
  • 9篇直肠癌
  • 7篇结直肠
  • 7篇结直肠癌
  • 5篇手术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医师
  • 2篇医师规范化培...
  • 2篇预后
  • 2篇肾内科
  • 2篇住院医师
  • 2篇住院医师规范...
  • 2篇子机
  • 2篇外科
  • 2篇胃癌
  • 2篇免疫
  • 2篇内科

机构

  • 22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2篇王高翔
  • 6篇赫鹏
  • 3篇马东红
  • 2篇刘云
  • 2篇毛兴江
  • 2篇郭明好
  • 1篇刘中何
  • 1篇张敏
  • 1篇贺国洋
  • 1篇刘毅
  • 1篇贺德栋
  • 1篇岳中屹
  • 1篇朱会芳
  • 1篇化秋菊
  • 1篇千新来
  • 1篇许清玉
  • 1篇赵义磊
  • 1篇陈丽平
  • 1篇王国栋
  • 1篇李巍

传媒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探查在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肠外科急诊收治的患者90例,按照探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探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相当(P ﹥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肠外科急诊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王高翔
关键词:腹腔镜
猫爪草乙醇提取物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猫爪草乙醇提取物(CCEE)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检测其凋亡水平。将CCEE处理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进行半定量质谱分析。过表达差异蛋白后,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差异蛋白的miRNA。结果CCEE处理24 h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上升[(23.18±3.15)%vs.(68.21±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P<0.05)。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24 h后,半定量蛋白质组学发现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当过表达BAX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上升[(28.00±6.68)%vs.(85.0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P<0.05)。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后,miR-76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82±0.10)vs.(0.1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0,P<0.05)。过表达miR-761后,BAX的蛋白和mRNA水平下降[(0.061±0.003)vs.(0.004±0.001),t=16.08,P<0.05],细胞凋亡水平下降[(21.59±5.66)%vs.(6.04±2.13)%,t=4.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miR-761靶向BAX mRNA的3端非编码区[(100.00±9.59)vs.(14.22±2.45),t=15.01,P<0.05]。结论CCEE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miR-761的表达水平,减少因miR-761所致的BAX mRNA降解,增强BAX的蛋白翻译,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凋亡。
魏巍王高翔刘清航李荣先王利康
关键词:猫爪草乙醇提取物结直肠癌HCT116凋亡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08名住院医师、12名带教老师和268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MDT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针对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及出科考核,针对带教老师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MDT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MDT实验组住院医师在理论考试、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协作能力方面成绩均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5、10.169、6.226、26.426、12.794、9.669,P<0.05)。在科研工作方面,MDT实验组带教老师在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和科研产出均多于传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8、7.118、6.902,P<0.05)。MDT实验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医患沟通方式和医患沟通效果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16.244、16.395,P<0.05),且MDT实验组患者对多学科会诊满意度几乎均为优秀。结论:MDT模式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兼顾医教研协同发展,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马东红王高翔赵子薇刘云杜路郭明好
关键词:住院医师多学科综合治疗
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分析不同术前SII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术后1年,212例患者中11例死亡,201例生存。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I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及肿瘤是否远处转移患者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死亡患者术前SII明显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II升高与预后差相关,SII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敏感、简单且无创的指标。
李秀庚岳中屹王高翔贺德栋赫鹏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老年患者大肠癌急腹症急诊手术观察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大肠癌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提出急诊处理措施,为提高大肠癌肠梗阻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56例大肠癌肠梗阻老年患者发病特点、诊断情况及急诊处理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53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5.6%;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5.4%,均系腹腔严重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并发症11例.52例患者2年内获随访43例,2年期生存率为82.7%;5年内获随访22例,5年期生存率为42.3%.结论 老年患者大肠癌肠梗阻病情隐匿性强,应加强术前诊断,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王高翔
关键词:老年大肠癌肠梗阻急诊处理
腹腔镜手术和开放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方法 105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55例和开放组5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和术后3年的复发率、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且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两者基本相当。
王高翔毛兴江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D2根治术围术期远期疗效
微小RNA-212-5p调控ATP结合盒E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miR-212-5p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集32例患者的CR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体外培养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CRC细胞系(SW480、SW1116、HT29),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2-5p和ATP结合盒E1(ABCE1)。将SW480细胞分为miR-NC组、miR-212-5p组、si-NC组、si-ABCE1组、miR-212-5p+pcDNA组、miR-212-5p+pcDNA-ABCE1组。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分析用于检测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估ABCE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12-5p和ABCE1靶向关系。两组数据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CRC组织和细胞中miR-212-5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织:t=100.411,P<0.01;细胞:F=1192.235,P<0.01),ABCE1 mRNA(组织:t=85.952,P<0.01;细胞:F=219.953,P<0.01)和蛋白(组织:t=39.634,P<0.01;细胞:F=125.185,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miR-212-5p组SW480细胞活力(48 h:0.34±0.01比0.53±0.03,t=18.025,P<0.01;72 h:0.51±0.02比0.97±0.08,t=16.735,P<0.01)、迁移数(40.31±2.12比87.42±6.85,t=19.710,P<0.01)、侵袭数(29.06±1.35比72.19±5.91,t=21.344,P<0.01)、ABCE1蛋白(0.17±0.02比0.56±0.05,t=21.726,P<0.01)表达明显低于miR-NC组。si-ABCE1组SW480细胞活力(48 h:t=10.436,P<0.01;72 h:t=17.332,P<0.01)、迁移数(t=16.741,P<0.01)、侵袭数(t=17.164,P<0.01)明显低于si-NC组。miR-212-5p与ABCE1直接结合。miR-212-5p+pcDNA-ABCE1组SW480细胞活力(48 h:q=21.689,P<0.01;72 h:q=16.709,P<0.01)、迁移数(q=20.273,P<0.01)、侵袭数(q=29.325,P<0.01)、ABCE1蛋白表达(q=24.000,P<0.01)明显高于miR-212-5p+pcDNA组。结论:miR-212-5p靶向ABCE1可抑制CRC细胞生物学行为。
王高翔刘毅李秀庚陈丽平
关键词:微小RNA结直肠癌
血清PGE_2与PCT及CRP检测对腹部创伤感染的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在腹部创伤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腹部创伤感染患者10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感染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RP、PCT、PGE_2水平及上述指标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在腹部创伤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分别为(65.84±2.65)mg/L与(3.37±0.69)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E_2水平为(42.05±1.83)n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PGE2预测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感染风险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8(95%CI为0.79~0.92)、0.93(95%CI为0.81~0.96)、0.85(95%CI为0.77~0.89);当血清CRP、PCT、PGE2分别为8mg/L、0.25ng/L、26.00ng/L时,其预测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86.79%、90.09%与90.62%,特异度分别为88.23%、93.81%与84.82%。结论在腹部创伤感染诊断中,血清CRP、PCT、PEG2的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高翔毛兴江杨平刘中何赵义磊王国栋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前列腺素E2
DIAPH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探讨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年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病理科保存的62例胃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DIAPH3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质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显示,与胃癌癌旁组织相比,DIAPH3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DIAPH3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44/62),高于胃癌癌旁组织16.1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中分化组比较,低分化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干扰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后干扰cyclin D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活力低于过表达DIAPH3组,
贺国洋陈庆庆邓美静王高翔王贝玺王永霞李巍李巍千新来
关键词:胃癌增殖迁移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晚期CRC患者分为对照组(n=61,XELOX方案化疗)和观察组(n=59,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Th2]、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3.0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Th1水平及Th1/Th2均低于本组治疗前,Th2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h1水平及Th1/Th2均高于对照组,Th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贫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免疫平衡,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冯海龙邢林帅许召君雒红涛王高翔赫鹏
关键词:结直肠癌卡培他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