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畅
- 作品数:3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戏剧性——以“三国戏”年画为个案被引量:2
- 2018年
- 杨柳青'三国戏'年画内容丰富,形式精良,通过刻绘舞台动作,呈现人物表演的戏剧性;通过定格情节瞬间,呈现故事冲突的戏剧性;通过渲染画面氛围,呈现故事情境的戏剧性。打通戏曲艺术与年画艺术界限的'戏出年画'对剧本文学与戏剧表演的接受与阐释,塑造了清代至民国京津演剧'文本—舞台—年画'的三维动态互文关系。阐释这种复杂多元的动态互文所铸就的独特审美张力与艺术效果,可以整合剧本、舞台、年画的多维时空、综合探索,进而丰富中国艺术学的理论研究。
- 洪畅侯平
- 关键词:戏剧性
- 叶面喷施生物纳米硒对叶菜中典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削减作用研究
- 洪畅
- 《北洋画报》戏曲广告及其学术价值新探
- 2025年
- 近代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的成熟与报刊业的繁荣几乎同步,《北洋画报》号为华北画报巨擘,其中的戏曲广告以丰富多样的广告类型和引人入胜的宣传方式实现了戏曲信息的有效推广,也清晰地记录了20世纪20、30年代天津戏曲的发展面貌与文化生态。对《北洋画报》戏曲广告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可以呈现天津近代戏曲发展的历史情境,探索戏曲传播的媒介生态,考察戏曲艺术特别是京剧艺术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有助于扩宽戏曲研究的学术视域,深化中国戏曲史、戏曲传播相关问题的研究。
- 洪畅
- 关键词:《北洋画报》历史情境媒介生态历史定位
- 杨维桢的艺术本质观述论
- 2011年
- 杨维桢是元代末年著名艺术家,在诗、文、俗曲、书法方面均有建树,对戏剧艺术、古琴艺术也颇有心得。本文试图借鉴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整合杨维桢在诗文、书法、戏剧、古琴等多门类艺术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综合研究,从"诗本性情"的艺术本质观念及其确认情感本体、张扬个性情感和肯定世俗情感的时代特质等方面梳理和阐释杨维桢的整体艺术观,展示杨维桢在中国艺术和艺术观念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历史意义。
- 洪畅
- 关键词:张扬个性
- 20世纪西方艺术的真实性探析——以潜意识或梦幻的表达为例
- 2011年
- 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学学理探索中一个经久不衰的基本问题。20世纪的西方艺术,特别是那些表现人性深处的潜意识和梦幻的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趋于夸张变形,甚至荒诞不经,但是这些看似迷乱的艺术形式下面所潜藏的,却是人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之后,面对自身的生存境遇而展开的对本真人性的深层挖掘,对艺术观念的进一步衍进,和对人类生存实际的真实诉求,其所蕴含的艺术真实性,不仅仅是提炼于真实的生存情境,更是人类本真心性的恰切表征。
- 洪畅
- 关键词:西方艺术潜意识艺术真实性夸张变形
- 元代文人境遇与文艺观念的演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元代文艺观念与元代文人的现实境遇有着直接关系。元代文人境遇对元代文人心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古典文艺观念的发展演变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出处行藏的两难选择使得元代文人在追求自由游戏的笔墨抒写之间,流露出一份淡泊、孤寂、落寞的审美心境;"夷夏大防"的传统观念促使元代艺术普遍充盈着对个体性灵的审美诉求,这种主体意识的萌生更积淀了明清时期的启蒙洪流;由宋入元,知识分子地位下沉,元代文人不再以修齐治平为人生大命,文艺活动成为艺术家关注现世人生,实现自由娱适的审美活动,至此,中国艺术逐渐具有了"为自己"、"为现世人生"的近古意蕴。
- 洪畅
- 关键词:文艺观念
- 杨柳青年画的海外传播现状与数字化推广策略
- 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年画之首"。晚清以降,杨柳青木版年画开始从天津走向了世界。梳理杨柳青年画海外传播现状,探索其文化传承的方法与面向国际的数字化推广策略,既可以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 洪畅
- 关键词:杨柳青木版年画数字传媒
- 中国电影美学研究综述
- 2007年
- 中国电影美学的自我建构时至今日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对中国电影美学自上世纪80年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综述,以期初步展示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格局和学术体系。总体来看,中国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电影美学的理论阐释、中国电影美学问题研究和外国电影美学的译介。
- 洪畅
- 关键词:美学电影美学中国电影美学
- 走进潜意识与爱欲——论施蛰存小说独特的心理分析创作手法被引量:1
- 2018年
- 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施蛰存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融入其小说创作,改变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方式,将写作转向人的潜意识和内心世界。同时,他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由人物外在表现反映内在冲突,以代表生命的爱欲来探讨人物本性,凸显压抑中痛苦挣扎的本我欲望。拟将弗氏理论与施氏作品结合评析,阐释潜意识、人物双重或多重性格、爱欲与文明对立冲突等心理分析创作手法,深入解读施氏小说的艺术性,探索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本能欲望、抨击都市社会的异化和推崇自由人性社会的精神内核。
- 陈聪洪畅
-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潜意识爱欲
- 从杨柳青戏曲年画看清代京津演剧被引量:2
- 2012年
- 戏剧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类型,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戏剧大部分只有文本流传下来,而戏曲文物则承载着古代戏剧的表演场所、服饰化妆和道具乐器等文化信息,是我们深入研究中国戏剧艺术舞台历史与审美特征的有效途径。天津杨柳青戏曲年画注重刻绘角色表演程式,展现剧中最精彩的情节瞬间,是清代京津地区戏剧舞台演出的物化载体。通过对杨柳青戏曲年画的解读,我们可以掌握当时戏剧演出的服饰扮相、舞台布置,以及演员表演过程中的神态表情与举止身段,结合文字记载,直观地把握到清代京津地区戏剧演出的历史场景。
- 洪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