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面部间隙感染者病因、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者病因,临床体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临床口腔颌面间隙感染(MSI)纳入条件的共126例患者。对患者病因、全身状况、致病菌、年龄、治疗以及诊断等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MSI感染者例数(χ~2=12.903、P=0.030),不同感染源患者例数(χ~2=11.17、P=0.03),不同感染部位患者例数(χ~2=14.31、P=0.02),不同致病菌所致感染者例数(χ~2=12.41、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6例患者经抗菌药物保守治疗后,41例患者痊愈出院;经药物治疗和切口引流治疗,8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4)。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者需要及时应用足量、敏感抗菌药物,并及时对脓肿切开引流,可控制颌面部间隙感染发展。
- 周容
- 关键词:并发症
- 内窥镜在面中份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评价在面中份骨折微创治疗中应用内窥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面中份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内窥镜组(31例),分别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和内窥镜辅助微创治疗,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咬合功能、复视和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内窥镜组患者术中骨折寻找时间、总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窥镜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8%(P<0.05);内窥镜组患者咬合异常和复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术式治疗面中份骨折,能够明显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周容黄锐新童勇方喜泉
- 关键词:内窥镜面中份骨折微创治疗内固定
- 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究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腮腺切除术4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8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对照组为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2.5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0.00%,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腮腺切除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方喜泉童勇钟广发周容
- 关键词:腮腺肿瘤并发症
- 内皮缝合和常规对位缝合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皮缝合和常规对位缝合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位缝合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内皮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及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92.34±2.16)分vs(78.64±4.53)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0%vs 20.00%)、治疗1周及1个月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内皮缝合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周容童勇牛艳红方喜泉
- 高分辨率螺旋CT对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螺旋CT在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颌骨囊性病变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病例共4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开窗治疗术,并在术后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复查,利用高分辨率螺旋CT对术后颌骨修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T可清晰显示颌骨开窗术后囊腔变化及骨质修复情况,所有病例均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质再生修复,囊腔缩小,部分囊腔消失。结论高分辨率螺旋CT对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 牛艳红代海洋方喜泉周容
-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高分辨率
- 颊肌黏膜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颊肌黏膜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6例口腔癌患者,均进行病灶扩大切除术,术后根据缺损部位分别选择面动脉颊肌黏膜瓣(FAMM)、颊动脉颊肌黏膜瓣(BAMM)及面动脉岛状颊肌黏膜瓣(FAMMIF)进行修复重建,观察皮瓣存活率、修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修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8例采用FAMM修复,9例采用BAMM修复,9例采用FAMMIF修复。皮瓣成活率为88.46%(23/26),均为Ⅰ期愈合,修复手术时间为(3.04±0.52)h,住院时间为(13.27±2.20)d。修复后皮肤色泽评分为(8.48±0.55)分,创面美观评分为(8.60±0.79)分,颌面功能评分为(7.45±0.35)分。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血肿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颊肌黏膜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安全性好。
- 周容童勇黄舒啸钟卫霞陈曼婷王冬方喜泉
- 关键词:口腔癌软组织缺损颊肌黏膜瓣
- 鼻内窥镜在面中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观察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内窥镜微创治疗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面中部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CT图像辅助手术,观察组在微创治疗中辅助内窥镜。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94%,对照组为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内窥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治疗,在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创伤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提高临床治疗。
- 童勇周容黄锐新
- 关键词:内窥镜面中部骨折微创治疗
- 微创拔牙与常规拔牙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微创拔牙技术和常规拔牙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需要拔除阻生智齿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拔牙,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进行微创拔牙,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牙窝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牙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阻生智齿拔除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牙周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术后面部肿胀,明显提高拔牙的依从率,值得推广应用。
- 周容童勇牛艳红方喜泉
- 关键词:高速涡轮牙钻阻生智齿
- Yes相关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舌鳞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舌鳞癌患者的舌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YAP在舌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2.0%(103/112),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9.6%(22/112)。舌鳞癌组织中YA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44.51,P<0.01)。舌鳞癌YAP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与舌鳞癌的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1)。YAP蛋白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舌鳞癌患者中表达率高(χ2=4.47,P<0.05)。结论 YAP在舌鳞癌中高表达,参与了舌鳞癌的发生发展。
- 牛艳红周容方喜泉
- 关键词:舌鳞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探究
- 2016年
- 目的:探究开窗减压术对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3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保留囊壁的开窗减压术)和观察组(保留囊壁的开窗减压术)各19例,对比两组的颜面畸形变化情况、囊腔指标变化情况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颜面畸形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囊腔缩小值、骨质增生厚度值及骨密度测量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囊壁的开窗减压术可提高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 牛艳红方喜泉周容童勇
- 关键词:开窗减压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