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春

作品数:21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主动脉
  • 7篇手术
  • 4篇动脉瓣
  • 4篇心包
  • 4篇主动脉瓣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自体
  • 4篇自体心包
  • 4篇夹层
  • 4篇病变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杂交
  • 3篇重建术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杂交技术
  • 2篇置换术

机构

  • 20篇南宁市第一人...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0篇刘永春
  • 12篇郑晓宇
  • 11篇叶仕高
  • 9篇张迎春
  • 9篇蒋斌
  • 7篇吴文绪
  • 7篇石俊杰
  • 6篇邬少君
  • 6篇叶宁
  • 1篇韦舒静
  • 1篇卢俊宇
  • 1篇张剑锋
  • 1篇王晓源
  • 1篇郑晓字
  • 1篇黄洪
  • 1篇温汉春
  • 1篇覃涛

传媒

  • 2篇微创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在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在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措施)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术中液体出入量(液体入量、万汶输入量、液体出量、林格氏液输入量、尿量、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留驻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万汶输入量、液体出量、尿量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林格氏液输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液体入量、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留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内,观察组消化功能紊乱、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术中运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可显著接近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蒋斌刘永春
关键词:液体出入量
杂交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传统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治疗的杂交技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术后、死亡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3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围手术期无死亡;治疗后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肢体发凉、麻木、静息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治疗后ABI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6个月通畅率96.97%,术后1年通畅率93.94%。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切实可行,使其下肢动脉血流灌注有效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张迎春刘永春叶宁郑晓宇邬少君蒋斌吴文绪石俊杰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杂交技术手术
EGFR和RAGE表达水平与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与重度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64例重度CIM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年,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04)、预后不良组(n=60)。比较两组预后不同的重度CIMR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GFR、RAGE水平;分析影响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血清EGFR、RAGE预测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瓣环扩张占比、血清EGFR、RAG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9.703、10.252、10.354、10.211,P均<0.05)。EGFR、RAGE是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EGFR、RAGE预测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0.891,其截断值分别为12.88 ng/mL、11.35μg/L,灵敏度均为0.883,特异性分别为0.750、0.799;二者联合预测重度CIMR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941,其灵敏度为0.867,特异性为0.904。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后预后不良的重度CIMR患者血清EGFR、RAGE水平较高,EGFR、RAGE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重度CIMR患者预后的价值,为临床预测重度CIMR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郑晓宇刘永春蒋斌邬少君张迎春叶仕高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二尖瓣成形术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重建的临床应用
刘永春陈文李东涛叶仕高石俊杰郑晓宇邬少君张迎春吴文绪蒋斌覃建颖韦武扬叶宁韦舒静刘成昌
主动脉瓣病变行人工瓣膜置换广泛运用于临床,然而尽管人工瓣膜的设计和材料工艺取得了进展,但其血流动力学性能与天然主动脉瓣尚不具备可比性,因此近年来主动脉瓣修复备受关注,是否有一种新的更好的手术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自体...
关键词:
关键词:主动脉瓣病变血流动力学
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效果观察被引量:45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病情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对位率、切口愈合率和肺部复张正常率分别为96.6%、96.6%和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69.0%和79.3%(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经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手术创伤小,患者预后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张迎春刘永春叶宁邬少君郑晓宇蒋斌吴文绪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胸腔镜
免缝合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2024年
目的评估孙氏手术应用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4月40例完成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免缝合组(20例)和传统组(20例), 比较两组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苏醒时间、插管时间、术后12 h出血量、脑梗塞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情况。剔除年龄大于70岁、术前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或未行孙氏手术的患者。结果免缝合组与传统组相比, 停循环时间短[( 13.6±3.3)min对( 28.2±5.6)min, P<0.001], 体外循环时间短[(116.0±34.8)min对(219.1±46.3 )min, P<0.001], 术后12 h出血量少[( 474.5±301.0)ml对(422.7±389.8)ml, P<0.001]。40例患者均生存, 出院。两组苏醒时间、插管时间、脑梗塞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缝合血管置换技术显著缩短了停循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 有效地保护全身脏器功能,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此技术在基层医院易于开展, 是采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时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郑晓宇蒋斌叶仕高陈文张迎春刘永春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胸微创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体外循环术手术比较
2015年
目的对比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两种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6月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21例(A组),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VSD修补术53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经胸微创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临床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郑晓字韦舒静刘永春叶宁邬少君吴文绪蒋斌张迎春叶仕高石俊杰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体外循环
免缝合技术在主动脉疾病手术中的运用
2024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主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在中国明显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1])。目前,对于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以及主动脉根部瘤病变、弓部瘤病变,仍以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孙氏手术采用全弓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方式,对弓部主动脉夹层效果好,为目前流行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2]),但在实施过程中其对患者进行深低温停循环操作,可能导致术中及术后患者损伤、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增加。
蒋斌刘永春郑晓宇陈文叶仕高张迎春曾超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
广西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体外膜氧合临床救治与转运的经验及建议被引量:8
2020年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的难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了相关的诊疗方案,提出对常规治疗手段无效的危重型患者可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进行挽救性治疗。本团队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ECMO的临床救治及转运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覃涛王晓源刘永春温汉春张剑锋卢俊宇
关键词:肺炎体外膜氧合临床救治转运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治疗
2015年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形及分布异常,一般认为是在胚胎时期异常发育或未能发育完成造成的,发病率较低,是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疾病[1].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不齐或猝死.国内外有关在儿童期经手术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也很少,该文分析了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手术的特点,并与心导管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加以分析,以讨论手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
石俊杰刘永春郑晓宇吴文绪叶仕高叶宁
关键词: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心肌供血不足异常发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