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8篇膝关节
  • 5篇关节炎
  • 4篇内翻
  • 4篇骨关节
  • 3篇单髁
  • 3篇内翻畸形
  • 3篇截骨
  • 3篇畸形
  • 3篇骨关节炎
  • 3篇冠状
  • 2篇单髁置换
  • 2篇单髁置换术
  • 2篇置换术
  • 2篇韧带
  • 2篇软骨
  • 2篇术前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高位
  • 2篇胫骨高位截骨

机构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席刚
  • 13篇张民
  • 3篇王祥猛
  • 1篇李金生
  • 1篇苏海鹏
  • 1篇卫鹏斌
  • 1篇李军
  • 1篇张志伟

传媒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搜集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1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疗效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股骨胫骨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胫骨后倾角(PTS),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初次检索获得文献1549篇,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3篇文献3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8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前后HSS评分,治疗前HSS评分为61.32分(95%CI=[54.97,67.66],P < 0.001,I^(2)=99.0%),治疗后HSS评分为87.10分(95%CI=[84.46,89.73],P < 0.001,I^(2)=96.4%)。6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前后FTA,治疗前FTA为177.52°(95%CI=[170.62,184.43],P < 0.001,I^(2)=99.4%),治疗后FTA为174.06°(95%CI=[170.12,178.00],P < 0.001,I^(2)=99.6%)。5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前后WBL,治疗前WBL为14.39%(95%CI=[8.19,20.59],P < 0.001,I^(2)=81.6%),治疗后WBL为61.47%(95%CI=[59.92,63.03],P < 0.001,I^(2)=91.3%)。7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前后MPTA,治疗前MPTA为81.62°(95%CI=[80.70,82.53],P < 0.001,I^(2)=86.3%),治疗后MPTA为89.80°(95%CI=[88.56,91.05],P < 0.001,I^(2)=97.6%)。7篇文献报道了治疗前后PTS,治疗前PTS为9.01°(95%CI=[7.90,10.12],P < 0.001,I^(2)=93.1%),治疗后PTS为8.64°(95%CI=[7.71,9.57],P < 0.001,I^(2)=98.1%)。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矫正力线效果佳。
杨家驹李浩王浩浩李亚坤席刚张民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3D打印胫骨高位截骨术膝内翻META分析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较为复杂的关节,其周围有许多韧带及肌肉组织附着,以保持其稳定性。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是较为复杂及严重的损伤之一,往往是膝关节脱位所导致,一般损伤膝关节2条及2条以上的主要韧带,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丧失劳动能力。随着现代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对膝关节韧带认知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较早地明确诊断,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是该疾病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关键。
席刚张民王祥猛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膝关节脱位后交叉韧带血管损伤同种异体肌腱韧带重建
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CTFS)是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其形成原因尚不明确。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中意义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手术规划、手术技术、判断预后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膝关节冠状位半脱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王浩浩张民席刚张润杰李亚坤李浩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脱位
盘龙七片抑制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炎性反应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中成药盘龙七片对髋部骨折后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左侧髋部骨折法制备髋部骨折老年大鼠模型,灌胃给药盘龙七片后检测模型鼠血清及体外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炎性因子IL-6,TGF-β,IL-1β,IL-10,BAFF的表达变化及Th17细胞应答的变化。结果:盘龙七片组模型鼠血清中及体外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炎性因子IL-6,TGF-β,IL-1β,IL-17,BAFF水平均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盘龙七片对促Th17因子的抑制作用则可被rBAFF削弱,而被BAFF单抗处理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七片可通过抑制BAFF激活的Th17炎性反应进而发挥对髋部骨折后的治疗作用。
李金生席刚张志伟张福杰
关键词:盘龙七片髋部骨折炎性反应
术前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对牛津单髁术后力线的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冠状位力线与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术后力线之间的关系,探索预测术后力线的方法。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名(156膝)因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行牛津活动平台UKA的患者,并排除影像资料不完整或有外伤骨折史的患者。根据术后髋膝踝(HKA)角将其分为中立组(-1°≤HKA<3°)68例、适度内翻组(3°≤HKA≤7°)74例,过度内翻组(HKA<7°)14例。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的影像资料,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术前HKA角(pr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算数HKA(aHKA)与术后力线之间规律。结果术后力线中立位组、适度内翻组、过度内翻组的pre-HKA(H=51.836,P<0.001)、MPTA(H=39.764,P<0.001)、LDFA(H=31.401,P<0.001)、aHKA(H=81.99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HKA与术后HKA相关性最强(r=-0.805,P<0.001),术后HKA=-0.7×aHKA+0.5。结论术前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对牛津单髁术后力线有影响,可通过aHKA预测术后HKA。当aHKA接近或大于2.1时需警惕膝关节外翻的可能性,当aHKA<-9.3时可能出现较大术后内翻畸形。
王浩浩席刚杨家驹翁铭捷张民
关键词:骨关节炎
术前不同程度下肢力线内翻畸形对单髁置换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同程度下肢力线内翻畸形对单髁置换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99例(131膝),男性29例(37膝),女性70例(94膝);年龄50~84岁,平均(64.79±7.7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81~35.38 kg/m2,平均(26.17±4.04)kg/m2。根据患者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大小将患者分成3组,0°0.05)。术前HKA与术后HKA、术前OKS评分和术前膝关节ROM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术前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与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及术后下肢力线有显著相关性,但在≤15°的范围内,术前不同程度的内翻畸形并不影响单髁置换术后的短期临床疗效。
李亚坤李浩王浩浩席刚张民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下肢力线膝内翻
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并处理关节内病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腘窝囊肿又称Baker囊肿,是骨科中常见的疾病,是腓肠肌-半膜肌之间滑囊扩张形成。手术方法主要有开放手术切除和关节镜下切除。开放手术不能处理关节腔内疾患,而且该手术方式创伤大,易形成瘢痕,恢复慢。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关节镜已被使用治疗腘窝囊肿。本研究的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扩大囊腔与关节腔交通口、刨除囊壁并处理关节腔病变治疗腘窝囊肿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入院腘窝囊肿患者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45~65岁。
张民席刚王浩浩张润杰袁涛
关键词:关节镜技术关节内疗效分析手术切除手术方法
腘窝囊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膝关节滑囊囊肿是骨科常见病,其中腘窝囊肿其发病率在膝关节囊性病变中占首位[1]。腘窝囊肿早在1840年已经被Adams所认识,1877年Baker对其进行描述并命名为Baker’s囊肿[2]。腘窝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其多发生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astrocnemiosemimembranosus bursa,GSB)。
王祥猛张民席刚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头半膜肌膝关节腔囊肿型BURSA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保膝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膝关节疾病。1968年Ahlb ck等[1]首次报告了该疾病,虽然该病被发现已经50多年,但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两种理论:血管源性理论和创伤源性理论[2-3]。血管源性理论认为SONK是股骨髁的血供中断导致局部缺血坏死,而创伤源性理论认为SONK的成因是股骨髁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发生了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3]。目前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支持创伤源性理论:在对早期SONK患者的股骨髁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发现仅骨中存在软骨下骨骨折,而没有骨坏死病理表现[4]。
王浩浩张民席刚李浩李亚坤
关键词:软骨下骨股骨髁骨坏死膝关节疾病缺血坏死病理组织学
股骨和胫骨双部位截骨治疗复杂膝关节冠状位内翻畸形被引量:4
2020年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伴有周围骨畸形的外科治疗中并获得满意疗效,其作用是将人体负荷从病变的间室转移至完好的间室,旨在重新分布应力、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推迟甚至避免行全膝关节置换[1]。膝关节畸形可见于冠状面、矢状面或横断面,其中以冠状面畸形最为常见。下肢冠状面畸形中以内翻最为多见,内翻畸形可以来源于关节内或关节外(膝关节周围)[2]。关节外原因导致的内翻畸形被区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因有研究表明内翻畸形可以单纯来源于胫骨(占31%),可以单纯来源于股骨(占59%),也可以同时来源于股骨和胫骨(占10%)。
李浩王浩浩李亚坤杨家驹席刚苏海鹏张民
关键词:内翻畸形膝关节畸形复杂型单纯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