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杰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3篇自媒体
  • 3篇媒体
  • 2篇信任
  • 2篇异化
  • 2篇中国教育
  • 2篇中国教育学
  • 2篇中国性
  • 2篇师生
  • 2篇教育学
  • 1篇心态
  • 1篇信息传播
  • 1篇信息来源
  • 1篇学校教育
  • 1篇之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态
  • 1篇社会信任
  • 1篇师生信任
  • 1篇中体西用

机构

  • 9篇宁波大学

作者

  • 9篇李阳杰
  • 2篇吴黛舒
  • 1篇邢方
  • 1篇方圣杰
  • 1篇张林

传媒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媒体时代高校师生信任新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高校师生信任关乎教育场域的和谐稳定,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外部社会的角度触动着教育系统内的师生信任。该研究从"屏蔽文化"、"多元文化"、"三喻文化"三个角度"解构"当前高校师生信任的新变化,并试图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重构",即避免主观的价值判断,将之理解为对于现实的"复制"和"延伸"以及适应时代的过程,多方面措施并举促使"新变化"转换成为"新提升"。
李阳杰
关键词:自媒体师生信任解构
“重省”中国教育学“中国性”危机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教育学"吸收—本土化—吸收"循环发展模式的长期运行导致了教育学科的"中国性"危机。作为"教育文化"的概念,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尚未能做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本土与西方相适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无"史"为鉴、"封闭"引入、"知行"分离。所有的"危机"本身实质上都是推动学科发展的"转机",应重识"中国性"危机之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从面向传统、批判引入、创造运用、深入本土实践等方面入手进行重建。
李阳杰
关键词:教育学中国性本土化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再认识
2016年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作为中西文化关系的重要表现,对之再认识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就本体而言,"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究竟为何、本质是什么、有何规律等,亟待对之深入思考、重新省视。"中西体用"规约着"中体西用"的合理边界,"中用西用"异化着"中体西用"的本质内涵,"唯中体西用"阐明了"中体西用"的运行规律。
李阳杰
关键词: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教材与“人”的异化
2016年
教材的制度化和科学化维系和巩固着教材的"权威",这种"权威"促使教育场域"人"的异化。笔者分别从教材的教育事实、事实分情况讨论、教材的分化、教材科学化等几个不同的视角分别阐述教材如何使教育场域中的"人"异化,将异化的根源归因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并试图通过教材生活化的途径,使"人"能够发挥其主体性而不再为教材所异化。
李阳杰
关键词:异化
自媒体信息传播对公众现实社会信任的影响机制
2016年
目的从信息来源和内容角度切入,考察自媒体信息传播对现实社会信任的影响作用,为破解当代社会信任危机问题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对随机抽样的2800名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众的整体社会信任度处于中下水平;从自媒体的信息来源看,机关单位、熟人发布的信息可信度最高;从信息内容看,非营利性信息的可信度最高。信息来源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与整体社会信任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仅有信息内容可信度对社会信任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维护公众的社会信任,首先要监管发布信息的内容以保障公众对信息本身的信任,继而要加强信息发布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提升公众求真能力来实现。
方圣杰李阳杰吴应涵邢方张林
关键词:自媒体社会信任信息来源信息传播社会心态
“实践理性”之于教育综述
2015年
"实践理性"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将"实践理性"与教育相关联,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缺乏理性和实践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实践理性"本质内涵的变化趋势,并对"实践理性"之于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从中发现两者的关联原因繁多,关联效果则多为单向的应用层面,关联范围较广。
李阳杰
关键词:教育
教材与'人'的异化
传统教育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围绕教材而展开教学活动,教材因此而凝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体现教育的性质".教材凭借其"权威"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绝对性、封闭性和相对稳定性...
李阳杰吴黛舒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主体教育者
"重省"中国教育学"中国性"危机
中国教育学建立在非"传统"的框架内,形成对国外教育学吸收、消化的循环"范式",可以归纳为"吸收—本土化—吸收"循环发展的模式,这种"范式"的长期运行导致了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危机。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作为"教育文化"...
李阳杰吴黛舒
关键词:教育学中国性
高校师生交往制度核心价值的回归——基于媒介视角被引量:1
2017年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交往特征方面,具体表现为"即时互通"与便利性、"全民发声"与平等性、"界面友好"与人性化等方面。自媒体时代交往的便利性、人性化、平等性等特征亦将影响高校师生交往朝向推进深度发展、回归本质内涵、还原生命价值的方向迈进,促使高校师生交往制度实现和回归教育性。
李阳杰
关键词:高校自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