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铮 作品数:8 被引量:4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方式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屈腕屈指肌痉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肌电/电刺激和超声两种引导方式下注射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屈腕和屈指痉挛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脑卒中后屈腕及屈指痉挛并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肌电/电刺激引导组(n=36)和超声引导组(n=37),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腕和手指部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MAS和FMA评分均显著改善(|Z|> 4.654, P <0.001);超声引导组MAS评分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Z|> 1.980, P <0.05);超声引导组药物用量显著低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t=4.023, P <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后腕指屈肌痉挛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 芦海涛 崔利华 王艺铮关键词:痉挛 肌电图 肉毒毒素 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DHI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赛洛多辛,试验组口服米拉贝隆和赛洛多辛,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排尿日记、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最终对照组18例,试验组19例完成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每日夜尿次数、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每日夜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每日尿急评分、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每24小时排尿次数下降值、每次排尿量下降值、每日尿急评分下降值、OAB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心率增快、排尿困难、血压升高、胃部不适、体位性低血压、逆行性射精等,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拉贝隆联合赛洛多辛治疗DHIC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赛洛多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丛惠伶 廖利民 付光 查丽华 杨宇琦 王艺铮 李兴 吴娟 吴娟 高轶关键词:药物联用 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谢微嫣 王艺铮 王晓民 贺毅关键词: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小鼠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脑卒中患者小腿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进行康复评定的价值。方法 2018年至2019年,脑卒中后单侧下肢运动障碍住院患者32例,于康复治疗前后,对患者双侧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行超声二维测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以及跟腱(比目鱼肌肌腱)长度和厚度。结果治疗前,患侧跟腱和小腿三头肌SWV较健侧增高(t> 2.426, P <0.05);患侧跟腱长度较健侧显著增加(t=11.801, P <0.001);治疗后,患侧小腿三头肌SWV减低(t> 2.447, P <0.05);患侧跟腱长度显著缩短(t=8.577, P <0.001)。结论康复治疗可降低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价跟腱和小腿三头肌弹性特征,指导脑卒中康复。 郭忆 李雪梅 张皓 芦海涛 冯冰 王艺铮关键词:跟腱 小腿三头肌 康复评定 肌张力 超声弹性成像在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2019年1月至10月,脑卒中后屈腕和屈指肌痉挛的住院患者30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测量前臂屈肌群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指浅屈肌(FDS)和指深屈肌(FDP)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屈腕和屈指肌张力。结果患侧和健侧各肌肉SWV在牵伸位时均显著高于放松位(|Z|>3.844,P<0.001);牵伸位时,患侧各肌肉SWV显著高于健侧(|Z|>3.593,P<0.001);牵伸位与放松位SWV差值比较,患侧各肌肉明显高于健侧(t>3.199,P<0.01);各肌肉牵伸位平均SWV与屈腕MAS评分显著相关(r=0.605,P<0.001);指浅屈肌和与指深屈肌牵伸位平均SWV与屈指MAS评分明显相关(r=0.540,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群内不同肌肉的痉挛程度。 芦海涛 郭忆 王艺铮 崔利华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 上肢 超声弹性成像 智能髋关节动力外甲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智能髋关节动力外甲辅助步行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2025年3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最小化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步行训练组(对照组)和外甲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此外,外甲组采用智能髋关节动力外甲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接受和外甲组相同时长和频次的常规步行训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2、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Lower Extremity,FMA-LE)、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6 min步行试验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外甲组在治疗4周后进行主观满意度评估。结果共纳入患者29例。其中,外甲组15例,对照组14例。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程、偏瘫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外甲组FMA-LE、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外甲组在干预2周后即出现FMA-LE评分提升(P<0.05),而对照组直至4周后提升(P<0.05)。治疗2周后,两组FMALE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6,P=0.041)。治疗4周后,外甲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平均(33.07±4.96)分。结论智能髋关节动力外甲辅助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外甲辅助步行训练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步行训练,患者对外甲辅助步行训练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具有较高接受度。 贾凌云 康晓宇 夏小茜 张琳瑶 王倩惠 吴晓莉 吴晓莉 陈予东 高飞 陈予东 高飞 周凯平 刘丽旭关键词: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偏瘫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口腔卫生行为的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分析偏瘫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方法2019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在北京博爱医院由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偏瘫患者,通过纸质问卷方式,调查其人口学信息、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等情况。结果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刷牙习惯好的103例,能独立步行的患者刷牙习惯好的比例最高(χ^(2)=6.564,P=0.038);口腔健康知识平均分5.3,平均正确率75.7%;口腔保健态度平均分3.3,平均正性态度率81.8%,不同特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Z<5.299,P>0.05)。12个月内有口腔科就医经历59例,不同性别和出行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χ^(2)<4.707,P>0.05)。结论能独立步行的患者刷牙习惯好的比例最高,偏瘫患者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态度有待提高,口腔卫生服务利用较低。 刘思思 王艺铮 刘亚男 惠慧 吴晓莉 王海锋关键词:偏瘫 口腔健康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