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珏磊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黏膜
  • 3篇胃癌
  • 3篇内镜
  • 2篇蛋白
  • 2篇胰腺炎
  • 2篇食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胃食管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流病
  • 2篇反流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1

机构

  • 11篇天津市第五中...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王珏磊
  • 6篇王柏清
  • 5篇李甜甜
  • 4篇南寿山
  • 3篇梁浩
  • 2篇张宝芹
  • 2篇王肃
  • 2篇刘星宇
  • 2篇谷优优
  • 2篇刘晓智
  • 1篇卢忠生
  • 1篇杨云生
  • 1篇王向东
  • 1篇窦艳
  • 1篇赵春美
  • 1篇黄启阳
  • 1篇刘庆森
  • 1篇柴国君
  • 1篇温静
  • 1篇聂燕

传媒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铋剂在临床应用利弊的思考被引量:22
2012年
近几十年来,铋剂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Hp)、预防和治疗腹泻,然而铋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争议不断,对于它的认识及应用也在不断变化中。铋剂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肾、脑、肝、脾和骨骼。
王珏磊刘星宇聂燕梁浩
关键词:铋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吸收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不同诊断标准间诊断率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不同诊断标准间诊断情况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IP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1例慢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以美国HISORt标准及亚洲标准诊断的情况,分析两者AIP诊断率差异的产生原因。结果符合2006年美国HISORt标准的AIP患者共34例,其中满足组织学诊断标准、胰腺典型影像学表现+血清IgG4升高诊断标准、激素治疗有效+血清IgG4升高诊断标准的病例数分别为5、10和26例,同时符合后两组标准者7例。符合2008年亚洲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15例,其中满足两条必备影像学标准者10例,满足手术切除后病理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标准者5例。结论AIP是一种以自身免疫性炎症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上易误诊为胰腺癌、胆管癌等。不同诊断标准相继推出,2008年亚洲诊断标准更适合我国临床实践,在血清学指标、病理结果及试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等诊断方法基础上,应充分重视影像学检查对AIP诊断的重要性。
王珏磊杨云生梁浩黄启阳蔡逢春窦艳柴国君刘庆森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糖皮质激素类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经内镜下分次黏膜切除术诊断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慢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病例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因腹泻就诊于消化科内科的患者,通过内镜下分次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确诊了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避免了非必要的外科手术.结论应用EPMR大活检或可作为提高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率的一种方法,但尚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王超郑末李甜甜王珏磊孙光斌
关键词: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MicroRNA-9通过NRP1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功能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9(microRNA-9,miR-9)对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SGC-7901胃癌细胞株分别转染miR-9 mimics和阴性对照序列(negative control mimic,NCM),作为miR-9组和NCM组,并设立未转染对照(control)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9的含量,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的N-cadherin、E-cadherin、α-catenin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P1过表达对miR-9抑制EMT的拮抗作用。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9与NRP1的关系。结果:miR-9组的miR-9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为control组的538倍(P<0.05)。miR-9组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miR-9组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miR-9组细胞的N-cadherin和NRP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E-cadherin及α-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NRP1及miR-9均过表达组胃癌细胞中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E-cadherin及α-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双萤光素酶检验结果显示NRP1为miR-9的下游靶基因(P<0.05)。结论:miR-9可能通过降低下游靶基因NRP1水平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EMT功能。
南寿山王珏磊
关键词:胃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中国汉族人群模式识别受体NOD1(rs 778904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各类恶性肿瘤死因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而部分研究证明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具有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
王珏磊
关键词:胃癌单核苷酸多态性汉族人群
文献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CYP2C19基因启动子的遗传变异和功能分析
2020年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为抑酸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GERD,经肝脏中CYP2C19代谢后,血药浓度逐渐降低.先前的研究已证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导致PPIs在代谢速率、半衰期和药效等方面个体差异大,影响疗效.目的筛选正常代谢型(*1/*1)的GERD患者CYP2C19基因启动子区的变异,并在细胞水平验证基因变异对启动子功能的影响,进而分析CYP2C19启动子区功能改变与GERD经PPIs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入院治疗的散发性GERD患者全血163例,实验组患者经PPIs诊断性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50%,症状未完全消失(n=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n=81);全部患者CYP2C19基因型经检测为*1/*1.利用PCR扩增并结合Sanger测序筛选入组患者CYP2C19启动子区的基因变异;将CYP2C19启动子片段(野生型/变异型)克隆至pGL3 basic载体,并转染HEK 293T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基因变异对启动子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在3个正常代谢型GERD患者的CYP2C19基因启动子中分别发现了3个新的杂合变异:g.94761364 T>A,g.94762112 T>A,g.94762514 G>T;与野生型相比,携带g.94761364 T>A变异的CYP2C19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34).结论变异位点g.94761364 T>A使得CYP2C19启动子转录活性在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PPIs的代谢和血药浓度,这一发现为中国人群中GERD患者的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珏磊南寿山王柏清王超李朝霞窦广仙孙光斌
关键词:基因变异质子泵抑制剂
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液体复苏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生理盐水及乳酸钠林格液是临床常用晶体液.生理盐水价格便宜、易储藏,且应用经验丰富.乳酸钠林格液化学成分更接近于细胞外液,能有效补充机体的水份和电解质,减轻机体损伤,并可以减少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有多项研究结果发现,应用乳酸钠林格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的的优越性尚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20-12.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5篇,包括乳酸钠林格液组162例,生理盐水组189例.分析结果显示,乳酸钠林格液组的ICU住院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OR=0.33,95%CI:0.13-0.81,P=0.02);而在住院天数(MD=-0.59,95%CI:-1.26-0.08,P=0.08)、死亡率(OR=1.39,95%CI:0.44-4.40,P=0.57)、24 h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OR=0.73,95%CI:0.41-2.33,P=0.28)及胰腺坏死(OR=0.71,95%CI:0.35-1.45,P=0.35)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在急性胰腺炎时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液体复苏可减少ICU住院率;但乳酸钠林格液治疗急性胰腺炎在住院天数、死亡率、24小时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及胰腺坏死方面与生理盐水无明显差别.
谷优优王珏磊陈宗南王肃刘晓智
关键词:乳酸钠林格液生理盐水急性胰腺炎
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病例分析
2022年
背景质子泵抑制剂通过阻碍胃壁细胞H+-K+-ATP酶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除常见的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外,质子泵抑制剂还可能导致痛风患者出现急性痛风发作,但临床医师对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认识不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艾斯奥美拉唑)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11/2021-05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住院治疗,应用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后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9例(81.8%),女性2例(18.2%);平均年龄(56.73±15.40)岁.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6例(54.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例(1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9.1%)、肠炎1例(9.1%)、空肠间质瘤伴出血1例(9.1%).应用奥美拉唑6例(54.5%)、艾斯奥美拉唑5例(45.5%),均为静脉给药.应用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至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间为(4.73±4.10)d.临床表现为单关节或者多个关节红肿疼痛.11例患者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且应用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后尿酸水平较应用前显著升高(t=-0.81,P=0.00).贫血患者与无贫血患者相比,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间无显著差异(t=-0.37,P=0.72);肌酐升高患者与肌酐正常者相比,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间无明显差异(t=0.48,P=0.65);静脉应用奥美拉唑与艾斯奥美拉唑相比,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时间无明显差别(t=0.78,P=0.46).结论奥美拉唑及其S异构体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能与其抑制肾脏H+-K+-ATP酶,使尿酸排泄减少有关.
谷优优王珏磊陈宗南王肃刘晓智
关键词:奥美拉唑痛风性关节炎
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在胃黏膜癌变进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9年
背景早期胃癌阶段机体多项血清因子异常,其中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广受临床关注,推测四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参考依据.目的检测血清G-17、PGⅠ、PGⅡ、Hcy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0例高度怀疑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胃良性病变组(136例),早期胃癌组(53例),进展期胃癌组(41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118例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健康组.比较4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对比胃癌组、非胃癌组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健康组血清G-17、PGⅡ、Hcy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PGⅠ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喜食烫食占比、高盐饮食占比,血清G-17、PGⅡ、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胃癌组,血清PGⅠ显著低于非胃癌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46 pmol/L、60.98 ng/mL、27.56 ng/mL、23.01μmol/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0.70、0.71、0.78、0.83;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检测诊断进展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53 pmol/L、47.56 ng/mL、28.41 ng/mL、27.63μmol/L,AUC分别为0.71、0.68、0.73、0.75、0.80.结论血清G-17、PGⅡ、Hcy在早期胃癌中呈异常高表达,血清PG I呈异常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对早期�
南寿山靳荣贾惠娟王珏磊赵春美王柏清
关键词:胃泌素-17早期胃癌
“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临床医师常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切除;然而对于胃底黏膜下肿瘤应用传统方法有诸多缺点,应用悬吊法辅助EFTR可解决传统方法的弊端,对其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尚不多.目的探讨“悬吊法”在胃底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08/2021-06期间22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患者接受EFTR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EFTR组和改良“悬吊法”+EFTR组.对照组12例患者进行传统EFTR,观察组10例患者进行改良“悬吊法”+EFTR.比较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缝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悬吊法”+EFTR可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及创面缝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应用.
王超王柏清李甜甜王珏磊孙光斌
关键词:胃底黏膜下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悬吊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