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5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化
  • 4篇土壤
  • 4篇屯堡文化
  • 4篇农村
  • 4篇乡村
  • 4篇乡村治理
  • 4篇共同体
  • 4篇村治
  • 3篇稻田
  • 3篇主产区
  • 3篇粮食主产
  • 3篇粮食主产区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地力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人口
  • 2篇社会

机构

  • 30篇贵州大学
  • 9篇贵州师范大学
  • 7篇贵州财经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安顺学院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 1篇贵阳幼儿师范...

作者

  • 30篇李建军
  • 4篇段建军
  • 4篇张丽敏
  • 3篇徐明岗
  • 3篇张会民
  • 2篇段忠贤
  • 2篇李冬初
  • 2篇辛景树
  • 2篇王小利
  • 2篇任意
  • 2篇何腾兵
  • 2篇吕艳超
  • 2篇赵惠丽
  • 1篇蔡泽江
  • 1篇柳开楼
  • 1篇李建军
  • 1篇申华平
  • 1篇孙楠
  • 1篇王伯仁
  • 1篇黄晶

传媒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当代贵州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人口·社会·...
  • 1篇艺术评鉴
  • 1篇贵州省社会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移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带侧管的注射器(1)的一端通过1#橡皮管(6)与1#玻璃管(4)连通,带侧管的注射器(1)的侧管与2#橡皮管(7)连通;1#橡皮管(6)中放置玻璃球(8)。
张丽敏吕艳超李建军郑维俊
文献传递
乡村文化治理的主体特征与模式选择——以农村移风易俗为例被引量:25
2023年
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场持久攻坚战。乡村风俗礼仪异化、习俗变低俗的现象,是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失灵、资本转换方式扭曲、公序良俗式微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彻底整治农村陈规陋习,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多种主体力量的协同合作与联合行动。从村民参与性和主体力量多元性的视角,可以将乡村文化治理划分为动员型模式、自治型模式、协同型模式和整合型模式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比较优势。
李建军段忠贤
关键词:移风易俗场域理论
云南丽江纳西族、澜沧拉祜族殉情自杀问题研究
2009年
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殉情自杀成为一种古老的遗风延续至今。1.殉情自杀是云南丽江纳西族青年恋爱婚姻关系中的突出现象。纳西族男女在结婚前,有社交的充分自由。在各种节日里和大小庙会上,少女们相约外出游玩。小伙子们也结队出行,手持柳枝在路旁等候姑娘们的到来。依据传统风俗,姑娘们要带上些米花糖、糕饼之类,以分给向自己讨吃的小伙子,借此达到交往的目的。节日的夜晚,青年男女相约到河边相会,并通过弹口弦、唱情歌表示情意。
李建军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22年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作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机制,既是实现乡村治理主体力量凝聚的联合体,又是纾解其掣肘因素的战略之举和题中之意。近年来,学界对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研究呈如火如荼之势,其主要围绕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国家逻辑、路径等方面深入探究,具有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研究领域及内容集中、研究时代性强的特点。但仍存在着研究学科视角分歧较大、成果形式单一、研究团队化协作化不强、重定性分析轻定量研究等方面的不足。梳理和回顾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研究的概况与经验,探寻破解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研究困境的新思路,以期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研究。
程银李建军
关键词:共同体建设理论渊源
深入研究推广屯堡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
2025年
屯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其孕育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又有着维护国家统一、开发巩固边疆、促进民族融合的时代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实施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必须全面挖掘屯堡文化的内涵,充分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以及时代价值,把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推广作为一项对本土文化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坚持在挖掘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应用,在应用中推广,高质量地推进贵州文旅深度融合,这是屯堡文化在新时代应绽放的光彩。
李建军
关键词:屯堡文化文化自信
数字鸿沟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9
2022年
基础教育质量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衍生于区域经济差距的数字鸿沟,成为了教育不均衡加剧的关键因素。对西南地区的农村而言,数字鸿沟现象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所致,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面对外部冲击下产生的内生性的调适与规避现象。因此,除了要利用好智能时代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便利条件之外,还要理解西南民族地区的农村师生以及家庭是如何理解数字平台、信息平台的,并尽可能地借助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让数字平台真正融入义务教育阶段当中,继而创造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为弥补区域文化教育差异作出贡献。
康军李建军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数字鸿沟
文化的主体性与屯堡文化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永续发展的根本维系。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的主体性。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自觉的核心要义,是基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之上,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自己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屯堡文化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其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包容性的典型,蕴含了中华文明追求团结统一的国家观、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
李建军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文化自觉屯堡文化
一种实验过程中的土壤样品制备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过程中的土壤样品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钻(2)、橡胶塞(3),电钻(2)与橡胶塞(3)相连接。这三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有柄蒸发皿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装土和水,同时把柄更有利于实验过程中用手来稳定...
张丽敏赵惠丽吕艳超李建军史天昊
文献传递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问题检视与路向被引量:2
2023年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本真目的是立足于凝聚和团结起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凝心聚力。集中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的建设理念,彰显了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的本质属性和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立场。在新的时代境遇下检视和透析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问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中心地位的治理立场,秉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强化互惠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公德”和“智能”并举的智慧赋能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是进一步深化乡村治理共同体研究的必要之举。
程银李建军
关键词:共同富裕问题检视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的共同体密钥被引量:2
2023年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村人口规模巨大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世界“治理赤字”和“治理危机”问题,为世界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与化解国家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密钥在于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立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团结亿万人民主体的创造伟力,以追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基,以秉承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共同体”铸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魂,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本,以“主体共同体”聚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力,以“制度共同体”筑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堤,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李建军李建军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