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杰

作品数:66 被引量:11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微生物
  • 10篇真菌
  • 10篇生物菌
  • 10篇总氮
  • 10篇微生物菌
  • 10篇微生物菌种
  • 9篇好氧
  • 8篇污水
  • 8篇金针菇
  • 8篇氨氮
  • 8篇保藏
  • 7篇转录
  • 7篇子实
  • 7篇子实体
  • 7篇子实体发育
  • 7篇小麦
  • 7篇小麦根腐病
  • 7篇根腐
  • 7篇根腐病
  • 6篇疫霉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新疆河润水业...
  • 1篇南宁汉和生物...

作者

  • 66篇李少杰
  • 49篇孙宪昀
  • 46篇张振颖
  • 4篇张晗星
  • 3篇胡成成
  • 3篇谢宝贵
  • 3篇赵欣
  • 2篇严俊杰
  • 2篇刘宏伟
  • 2篇谢斌
  • 2篇张磊
  • 2篇陈仁良
  • 1篇刘波
  • 1篇李二伟
  • 1篇王威
  • 1篇陶永新
  • 1篇任晋玮
  • 1篇刘芳
  • 1篇王飞
  • 1篇白逢彦

传媒

  • 5篇菌物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菌物研究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19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粗糙脉孢菌无性孢子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丝状真菌由营养生长状态进入无性产孢状态,严格地受内在分子信号网络的调控。我们以揭示这一形态转变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目标,采用亲缘关系较远、形态发育特点不同的两种真菌粗糙脉孢菌和构巢曲霉为模式材料,寻找调控丝状真菌形态发...
李少杰
关键词:CONIDIATIONNEUROSPORACRASSA
水生产碱杆菌AS1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水生产碱杆菌(Alcaligenes aquatilis)AS1,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282。该菌株已于2020年12月2日保藏于中...
李少杰曹先贺孙宪昀张振颖胡成成
文献传递
一株地霉TN42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地霉(Geotrichum sp.)TN42,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20967。该菌株已于2020年10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李少杰余鹏举孙宪昀胡成成张振颖
文献传递
一种编码蛋白序列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码蛋白序列,其具有序列表中SEQID NO.1所述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编码蛋白用于抑制或治疗黄瓜枯萎病。
黄俊李少杰姚雪燕张振颖张龙孙宪昀胡成成
文献传递
副伯克霍尔德菌Ccw389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用于黄连促生、黄连种植病害生物防控以及黄连种植土壤改良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所述副伯克霍尔德菌(P.phytofi...
李少杰曹先贺张振颖张晗星孙宪昀胡成成叶舒婷
一株棒杆菌S7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sp.)S7,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715。菌株S7已于2023年2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
李少杰赵彬涵孙宪昀张振颖胡成成
一种畜禽粪污固体发酵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禽粪污固体发酵设备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物料的水分调到50‑60%,pH在6.0‑8.0之间;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在滚筒式好氧发酵罐中进行好氧发酵;检测发酵完物料的有机质、水分、pH、蛔虫卵及粪大肠菌群...
黄俊李少杰段洪中张龙张振颖杨晓燕
文献传递
一株微白黄链霉菌及其在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分离自深海污泥的微白黄链霉菌W68(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o.12210)以及以该菌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和以该菌为材料的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以分离自深海污泥的微白黄链霉菌...
李少杰张振颖孙宪昀
文献传递
一种筛选以神经酰胺糖脂为作用靶标的抗真菌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以神经酰胺糖脂为作用靶标的抗真菌物质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野生真菌菌株和突变菌株分别在含有待测物质的固体平板上进行培养,如果突变菌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优于野生真菌菌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情...
李少杰孙宪昀张振颖张晗星
文献传递
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和农业。唑类药物通过与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Erg11p/Cyp51)结合,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同时导致有毒甾醇积累。真菌可快速在转录水平上对唑类药物胁迫作出响应而导致耐药性,尤其是唑类药物外排泵基因和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农业和临床上绝大多数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形成都是由麦角甾醇合成基因和唑类药物外排泵表达的变化或是突变所致。一些转录因子(如Pdr1p、Pdr3p、Upc2p、Yap1p、Tac1p、Mrr1p、CCG‐8)和信号通路(如c AMP途径、PKC‐MAPK途径、HOG MAPK途径、钙调磷酸酶途径)均参与对药物外排泵基因和麦角甾醇合成基因等的调控,影响唑类药物耐药性。针对于这些调控因子设计的抑制剂将有助于提高唑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文概述了唑类药物的抑菌机制、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形成的原因、真菌对唑类药物适应性响应机理,并对未来此领域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胡成成孙宪昀陈曦李少杰
关键词:唑类药物耐药性真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