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3篇O2
  • 3篇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修饰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倍率
  • 2篇倍率性能
  • 2篇LI
  • 2篇LI0
  • 2篇表面修饰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多孔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李凤
  • 4篇王永龙
  • 4篇叶世海
  • 4篇姚志恒
  • 3篇曹建胜
  • 3篇孙艳云
  • 1篇田丽媛

传媒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经过多年的商业化发展,已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比综合性能优异的碳负极,正极材料成为限制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富锂...
李凤
关键词:正极材料熔盐法电化学性能
首周库伦效率改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1.14Ni0.16Co0.08Mn0.57O2
富锂层状氧化物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因其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低成本。然而,由于富锂层状氧化物在首周充电过程中存在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导致首周库伦效率低。针对此问题,有文献报导合成富锂层状-尖晶石相的复合正极材料能提高首周库伦...
李凤孙艳云姚志恒曹建胜王永龙叶世海
关键词:氯化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O2
文献传递
LiAlSiO4表面修饰Li(Li0.17Ni0.2Co0.05Mn0.58)O2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较传统正极材料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放电比容量高(>200m Ah g-1)、能量密度高等。然而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距离大规模的产业化尚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它还存在诸多缺点,如首周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
孙艳云李凤姚志恒曹建胜王永龙叶世海
关键词:倍率性能正极材料O2
文献传递
LiAlSiO4表面修饰Li(Li0.17Ni0.2Co0.05Mn0.58)O2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较传统正极材料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放电比容量高(>200mAh g)、能量密度高等。然而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距离大规模的产业化尚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它还存在诸多缺点,如首周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循环稳...
孙艳云李凤姚志恒曹建胜王永龙叶世海
关键词:倍率性能O2
文献传递
红磷/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比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电解液组成和碳结构对红磷/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球磨法制备了红磷/活性炭(AC)复合材料,其较差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容量表明活性物质红磷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多种电解液进行了优选,得到最优电解液为1 mol/L Li PF6的EC/EMC/DMC(1:1:1 V/V)酯类电解液。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红磷/导电碳黑(BP2000)和红磷/活性炭两种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比表面分析和循环伏安法(CV)对上述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磷量为45%的红磷/活性炭复合材料充放电平台分别为1.0 V和0.75 V,具有良好的可逆性。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500和1200 m Ah/g,库伦效率为82.5%。随后循环中库伦效率超过了97.5%。其1200 m Ah/g的循环容量对应于2.8个电子的可逆反应。以第二次的稳定放电容量计算,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0%。该复合材料较高的循环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受益于无定形的活性物质红磷在活性炭导电基底孔结构中,特别是微孔中的均匀分布。
田丽媛姚志恒李凤王永龙叶世海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红磷气相沉积法多孔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