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建东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太仓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调肝
  • 1篇调肝汤
  • 1篇虚证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副作用
  • 1篇医药疗法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脏毒
  • 1篇治疗幽门螺杆...
  • 1篇湿热
  • 1篇湿热证
  • 1篇随机平行对照...
  • 1篇脾胃
  • 1篇脾胃湿热
  • 1篇脾胃湿热证

机构

  • 5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夏建东
  • 1篇孙志广
  • 1篇高文元

传媒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05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溃结方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溃结方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美沙拉嗪,1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0例溃结方(败酱草30g,白矾4g,五倍子6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煅瓦楞子15g,白芨粉9g),1剂/d,浓煎至100m L,灌肠;美沙拉嗪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小板、红细胞沉积率(ESR)、C反应蛋白、结肠黏膜、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临床疗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ESR、CRP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溃结方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
夏建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风脏毒溃结方美沙拉嗪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40例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 d随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34/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14 d、28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且有良好安全性。
李金斗夏建东梁邦杰李怡萱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
扶正养胃合剂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后改善胃肠道副反应被引量:1
2001年
夏建东
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后中医药疗法药物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
2005年
夏建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
清热化浊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清热化浊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80例HP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给予中药汤剂清热化浊方治疗,1剂/d,疗程1个月;西医组给予四联疗法根除HP,疗程2周;中西医结合组在服用清热化浊方基础上,配合四联疗法根除HP。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炎症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G-17)、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 associated protein A,CagA)、空泡毒素A(vacuolar toxin A,VacA)水平和HP根除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医组(P<0.01),食少纳呆方面中医组优于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3组治疗后胃镜黏膜炎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1或P<0.05)。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血清G-17、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PGⅠ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agA、VacA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中西医结合组CagA阳性率与中医组和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的HP根除率优于中医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慢性胃炎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胃黏膜炎症,提高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G-17、PG、CagA、VacA水平相关。
李金斗高文元夏建东李怡萱孙志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