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山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馆陶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脑病
  • 4篇缺氧
  • 4篇缺氧缺血性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脑病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症状
  • 1篇新生儿缺氧血...
  • 1篇婴儿
  • 1篇症状分析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头颅

机构

  • 4篇馆陶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刘忠山
  • 2篇王文青
  • 1篇孙桂枝
  • 1篇管继梅

传媒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早发现、早治疗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早期治疗的最佳时间。方法:搜集1998~2008年期间收治的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608例,诊断采用1996年杭州会议的诊断标准。结果:轻度155例,中度388例,重度65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治疗后至婴儿6个月时再进行评价,155例轻度患者没有遗留神经系统不良症状,中度患者388例遗留神经系统不良症状7例,重度患者64例遗留神经系统不良症状(100%)。中度患者388例中的283例是在出生后3天内得到治疗,遗留神经系统不良症状2例,另外的105例是在出生后3天后得到治疗,遗留神经系统不良症状5例,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中度患者3天前后得到治疗的效果,据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3天内得到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度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的发生。
刘忠山孙桂枝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
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头颅CT与症状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3个月左右缺氧缺血性脑病婴儿异常头颅CT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期间住院的2.5~3个月婴儿52例,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史36例,无明确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史的16例,入院时均做头颅CT检查或复查,CT检查结果显示异常同时伴有异常症状者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治疗,并分析CT表现与异常症状的关联性。结果52例头颅CT全部异常。脑实质低密度28例患儿中27例无异常哭闹症状,1例患儿脑实质低密度伴有硬膜下积液有异常哭闹症状。外部性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30例患儿均有异常哭闹症状。结论异常哭闹症状与婴儿硬膜下积液(或外部性脑积水)有关联,硬膜下积液(或外部性脑积水)与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联。
刘忠山王文青
关键词:头颅CT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2例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卢培东管继梅刘忠山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2008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免疫功能是否不同。方法HIE组为新生儿HIE患儿68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22例,重度20例。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为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采用细胞酵母花环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G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E组患儿的RBC—C3bRR低于对照组,RBC—I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组患儿的RBC—C小R[(13.025±1.856)%]低于轻、中度HIE组[分别为(16.107±1.317)%、(16.156±2.935)%](P〈0.05)。结论新生儿HIE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王文青刘忠山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