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Pilon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3、7.368、4.756,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U=6.489,χ2=5.005,P<0.05)。结论:MIP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陈明新赵炜
-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PILON骨折切开复位疗效观察
-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与开放性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与开放性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及分析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5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支持带紧缩组(n=31)和韧带重建组(n=27),支持带紧缩组行开放性内侧支持带紧缩术,韧带重建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髌骨恐惧试验、影像学检查结果[髌骨移动度及髌骨外侧角、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疼痛情况[视觉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LKSS)]、[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KPS)]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髌骨移动度及髌骨外侧角、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均有所降低,且韧带重建组均小于支持带紧缩组(P<0.05);术后末次随访,韧带重建组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支持带紧缩组阳性率9.68%,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韧带重建组低于支持带紧缩组(P<0.05);治疗后,两组LKSS评分和KPS评分均有所增加,且韧带重建组评分均高于支持带紧缩组(P<0.05);治疗后,韧带重建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支持带紧缩组29.03%(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内侧MPFL韧带重建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疼痛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刘志磊王薪华陈明新张力杨明明唐丽成康赵炜孙根发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青少年
-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0
- 2021年
-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10例老年不稳定型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57例),IT组(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3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同时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短于I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IT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组大腿疼痛、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发生率低于PFNA组(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PFNA均能较好地恢复不稳定型ITF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与PFNA比较,InterTan髓内钉髋内翻畸形发生率更低。而PFNA治疗更适合身体基础差,耐受力不佳的老年患者。
- 崔永胜陈明新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 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实验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9%vs 22.0%X2=5.145 P=0.023);实验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vs 65.9%X2=4.232 P=0.040)。结论: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适合于基础情况较佳且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但患者能够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适用于高龄患者。
- 陈明新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
-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9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根据抽签法等分为观察组(经椎间板间隙入路)和对照组(经侧路椎间孔入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透视次数明显少(P<0.05);两组的手术用时、术后半年内复发次数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后,两组的ODI、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经侧路椎间孔、经椎间板间隙入路方式对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确切疗效,均改善了患者的腰椎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等,故而在手术的选择上,应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等,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崔永胜陈明新
- 肘内翻畸形矫正术教训分析
- 2008年
- 孙根发侯运西陈明新
- 关键词:肘内翻畸形畸形矫正术
- 同侧髋臼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手术评估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价同侧髋臼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直肌外侧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内固定物均选钛合金的重建接骨板和空心螺钉。结果2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185min,术中的出血量为420~1100ml。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24例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0一16周。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结论同侧髋臼合并骨盆骨折腹直肌外侧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 陈明新孙根发
- 关键词:骨折髋臼骨盆入路